英國推「數位排毒」離線聚會 助年輕族群擺脫手機控制

入場前要先交出手機,英國的離線俱樂部舉辦「數位排毒」之夜,150張門票被搶購一空,他們不僅是自願的,因為每個人要花9.5英鎊、約台幣407元進場,而且通通都是有備而來。

2個小時的活動,在音樂的陪襯下,有人打著毛線、畫畫、看書、看報紙,或是拿著計算機算著教科書上的題目,還有人一邊喝咖啡,一邊冥想。

主辦單位表示,前來參與這場活動的民眾年齡大多介於20歲到35歲之間。而根據英國通訊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年齡介於25到34歲的英國年輕人,每天低頭、黏在手機上超過4小時。

活動參與者莎菲爾表示,「我一天大約會花6到8個小時在滑手機上面,特別是週末不用工作的時候,這就像強迫症一樣,某種程度上幾乎像上癮一樣。」

第2個小時則開放讓大家交新朋友,一起聊天或是玩遊戲,回歸沒有手機的樂趣與生活體悟。當活動結束時,有人開心地拿回手機,或是再把新朋友加入社群媒體。

工程師斯特德表示,「我覺得自己沒有意識到成癮的程度,或是其實已經上癮了。但是當你離開手機時,就意識到自己有種想要看手機或是滑手機,毫無目的地看著手機上的內容,但現在覺得沒有手機,相當輕鬆自在。」

英國網紅拉姆在社群上展示自己的影片、畫作或是素描。因為有人喜歡、欣賞她的作品,讓她漸漸地沉迷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也讓她快速地擁有超過17萬名粉絲,可是當回到現實生活,拉姆卻感到空虛孤立,因為她的人際關係與成就感都來自虛擬空間。

因此,拉姆開始反思,是否該「返璞歸真」,於是她不再使用智慧型,改回傳統一般手機。

藝術家拉姆表示,「自從我丟掉智慧型手機後,我大概掉了2萬名粉絲,雖然我很想說沒差,但實際上是有的。這只是一種指標而已,現實中我的事業已經起飛。雖然我不再出現社群的動態裡,但我的作品出現在文學期刊、報紙、畫廊裡,因為我把工作重心轉到現實生活,不再是數位平台。」

根據線上整合資料庫公司分析,英國是所有歐洲國家中,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越方便,越讓人想花更多時間在手機上,但當拉姆發現降低使用手機的慾望,對實際生活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更能感受自己存在的價值時,讓她更想推廣讓每個人都知道手機「不智慧」的好處。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倫敦辦「斷網之夜」遠離手機 參與者重拾實際人際交流
手機問世半世紀 發明人預言「可整合到人體中」
手機成癮報告 78%「生活不能沒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