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財相訪華 分析指多年來英對中貿易只有逆差 國際組織指人權應為協議核心

英國財相李韻晴 2025 年1月11日在北京出席中英經濟財金對話 (路透社)

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又譯里夫斯)正在中國訪問,英國政界人士分析指出,英國希望在中國得到貿易利益,但即使在英中雙方關係最好時,英國都未能從中國賺取利益,反而讓中國投資進入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國際人權組織就表示,人權應是訪問核心,英國不應協助中國扮演一切如常。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行政總裁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在社交平台X分析說,英國政府強調訪華重要性時,經常指英國需要中國的錢,也需要跟中國合作去對抗氣候變化。但他表示,英國在過去十年跟中國都有數百億英鎊的貿易逆差,在服務業上只有很少的貿易順差,即使在中英關係所謂的“黃金時代”,英國都沒有從中國賺到錢。

他又說,接受中國外商直接投資有風險,英國智庫 CIVITAS估計,2010 年至 2019 年間,中國對英國的直接投資 百分之80以上來自國有企業,尤其是針對關鍵基礎設施領域。

他說:“即便如此,習近平與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 2015 年的會晤是否帶來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反彈?不是。自 2016 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下降。這是因為習近平不顧當時英國的政策,加強了對外國投資的限制。這是一個全球趨勢。隨着經濟放緩,中國全球投資正在下降。 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挑戰,並受到對外出口的提振。期望這一趨勢發生逆轉並對英國作出例外,是極其天真的。”

他又說,尋求與一個日益專制的國家進行深度融合會帶來多重風險,而中國對台灣的動作可能會讓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10消失。

關注中國投資風險

“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政策主任古德曼(Sam Goodman)就撰文指出,外界應該留意李韻晴此行會帶來甚麼結果。他提到的範圍包括綠色能源,認為中國投資可能會帶來風險。

他說,中國可能投資英國第二高鐵(HS2)計劃,雙方亦可能在科技、太空、衛生等方面合作。英國對人民幣國際化及中國的另類付款系統的立場,亦可能影響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

他又說,英國會否再次轉向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倫敦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會否再有共同上市的股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會否擴張到倫敦、雙方如何交換退休金和稅務資訊、以及英方如何信守承諾打擊中國禁止香港人取回他們的退休金的跨境鎮壓等等,也會是焦點。

國際特赦組織:人權應是核心

國際特赦組織星期四發聲明說,李韻晴應該就中國殘酷鎮壓人權的行為向當局提出挑戰,並確保人權是這次訪華期間達成的任何交易或協議的核心。

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外交政策顧問 Polly Truscott 指,香港政府近日“狂野西部”式懸紅通緝身在英國的倡議者,顯示香港和北京當局都認為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恐嚇和壓制海外批評人士。

她說:“無論是在私下或公開場合,李韻晴都需要挑戰中國政府,質疑其對新疆和西藏少數民族進行系統性、工業規模的鎮壓——包括強迫勞動——以及大規模監禁和平活動人士。財相必須堅決要求中國和香港停止對英國學生和活動人士進行完全不可接受的恐嚇。”

她補充說,李韻晴還必須要求立即釋放英國公民、良心犯黎智英、人權律師鄒幸彤、以及因為民主派初選案被判入獄的45人。

英國政府不應幫助中國政權扮演一切如常

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亦在星期五發聲明指,李韻晴訪華期間必須以身作則捍衛人權與民主。

香港民主委員會說,此行必須以中國人權問題為先,英國應該與盟國合作制裁侵犯人權的香港官員。

香港民主委員會國際倡議助理吳凱軒表示,李韻晴訪華表明了英國政府將潛在經濟利益置於基本人權之上。

他說:“如果不先解決中國持續存在的侵犯人權和政治壓迫,英國政府就不應該幫助中國政權扮演‘一切如常’。與中國就經濟、貿易和投資進行的雙邊會談——包括重啟英中經濟金融對話機制——絕不應被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以犧牲基本人權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利益。”

他又說:“我敦促政府採取果斷行動,確保立即釋放香港1,917名政治犯,撤銷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所享有的特權和豁免權,並支持塔村區議會阻止建造全新中國‘超級大使館’建築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