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姆病3年來首例境外移入 法籍男被蜱蟲叮咬後來台確診

國內睽違3年又出現境外移入萊姆病個案,這是1名法國籍配偶,今(2024)年5月到10月間前往法國,9月中曾在法國被蜱蟲叮咬,腿部出現紅疹。來台後,因症狀未改善,12月上旬就醫,醫師通報採檢後,確認感染了萊姆病。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從2015年到2024年這10年當中,總共有12例的萊姆病個案,那都是境外移入的個案。」

疾管署表示,萊姆病是1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藉由被感染的蜱蟲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潛伏期可長達30天,近8成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等類似感冒症狀。

醫師提醒,部分患者被叮咬後不一定會有感,初期容易忽略。

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分布的區域在北半球居多,都可能會出現感染風險,一開始出現的症狀大部分是不痛不癢的紅斑,1週左右可能大部分就會發病,當然潛伏期有時候會甚至高達30天以上。」

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說明,「萊姆病比較麻煩,因為有心包膜積液,以及說有神經和關節等等嚴重的長期後遺症,所以說對於我們生活品質還是有很大的影響,還是盡量要早期接受治療。」

疾管署指出,韓國及日本今年以來,分別已累計超過20起病例,創近10年來最高,國際疫情上升,且分布區域有擴散趨勢,呼籲民眾到野外或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加強防護,穿著淺色長袖衣物,返家前檢查是否遭叮咬或附著。

疾管署提到,一旦被叮咬,可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摘除,避免殘留體內。若至高風險國家後出現相關症狀,也要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41年前褚麗卿跨國販嬰案 個案成年後跨海來台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