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美國放棄一中政策 辦得到嗎

美國國防部前東亞副助理部長薛邁龍近日在《金融時報》刊文指出,川普政府急需建立戰略清晰的維護台海和平新框架,但他強調轉向「戰略清晰」不代表美國要放棄「一中政策」。這讓台灣必須省思一個問題:要美國放棄一中政策,辦得到嗎?

美國於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後,歷任政府就以自己界定的「一中政策」做為處理台海事務的政治基礎。然而,近期美國國會有3項與台灣相關的提案,分別是廢除一中政策並與台灣建交、正名我駐美代表處為「台灣代表處」,及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

「一中政策」是否過時,抑或仍是維繫台美中三邊關係的壓艙石,各有不同解讀,不過其內涵及實際層面今非昔比,也是客觀事實,台美往來已不再從屬於美中架構之下,就是最好例證。美中猜忌日益加深,要如何在舊框架創造穩定三角的新護欄,勢必考驗著三方智慧。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近年開始挑戰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有關台灣地位的適用性,並批判中共擴張解釋所謂「一中原則」,當然也拒絕接受北京強制各國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這些都成為中共指控華府掏空「一中」的主要罪狀。

不過,這些提案並未要求美國政府終止與北京的外交關係,而是恢復對台灣的外交承認。換言之,若要美國推動對兩岸的「雙重承認」,理論上可行,實務面卻有困難,否則這些提案不會僅以共同決議案的形式表述,顯然提案人也知道有難度。

有退休外交人員提到,政府應積極促使美國放棄一中政策,協助台灣進入聯合國。另有學者表示,這些提案可增進川普對台灣的正確認知,也符合其跳脫框架的作風,是美國遏止中共踰矩行為的有效對策。

回歸現實面,若要說美國放棄一中政策、甚至恢復與中華民國或與台灣建交是符合台美中三邊利益的政治決定,恐怕是天方夜譚。姑且撇開是否衝擊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光是要安撫勢必強烈回擊的北京,就會讓華府決策者不敢想像將面臨多麼嚴重且難以預估的後果。

況且,美國恢復與我國的外交關係,是否會導致中共認定(或誤判)已觸發對台動武條件,都會是美方決策圈必須嚴肅考量的因素。尼克森總統於1972年訪問北京,開啟美國「聯中制俄」的新時代,顛覆冷戰的全球地緣政治版圖。倘若華府真的恢復與我國的邦交關係,必將是國際社會的另一顆核彈。

台灣應務實看待,現階段以強化並提升台美互動層級為優先選項,至於能否建交就順勢而行,不能有不切實際的貪念。(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