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當上首席設計師就到頂?管理職轉專業職照樣走「花路」

或許你也會好奇,在科技行業中,資深設計師的下一步是什麼?除了管理職,還能有什麼選擇?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從管理職轉向專業職?我應該怎麼做選擇?」

和大多數設計師一樣,我在職涯初期的重心放在項目執行與技能提升。隨著經驗累積,思考的視角也逐漸擴大,從完成專案項目到影響整個組織的設計質量。身在大公司,你會發現,職涯的選擇其實並不只有一條路。在企業架構中,設計師可以選擇2條主要路徑:專業職與管理職。這兩者雖然都指向領導方向,但專注的能力範疇卻截然不同。

在過去幾年裡,我不僅擔任過設計主管,還在2021年晉升為Grab的首席設計師,當時在消費者端付款體驗的業務範疇內負責設計,之後逐步拓展至整個金融科技組織,並最終承擔起消費者端整體體驗的責任。這段旅程提醒我,職涯就像是一條曲線,選擇不只一條直路,而是隨著階段和需求而變化,最重要的是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可回頭的管理職與拚變現的專業職

2020年我和老闆的一次對話改變了我的職涯方向。當時他說:「團隊擴張了,我們需要一個角色來負責整體的體驗品質和策略推進。我知道你回到Grab是為了管理職,但這個專業職位可能更具挑戰,適合你。」他接著說:「這不代表你轉到專業職就無法回到管理職。」

這番話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選擇。我發現,與其管理小團隊,不如轉向另一種視角來探索設計的可能性。管理職和專業職的主要差異在於是否負責管理團隊,以及在時間分配上的不同。

管理職的日常包括大量的項目管理、團隊文化建設、招募及產品策略。大部分時間會花在excel表格和會議中,幾乎不再打開Figma。而專業職則更聚焦於如何在沒有直接下屬的情況下創造影響力,發揮設計的價值。我作為IC Principal的關鍵責任包括:

一、指導和賦能設計師(Coach, leading and empower the designer): 領導跨團隊的設計師,建立協作文化,例如舉辦工作坊或設計協作時間等等。

二、驅動願景與探索新機會(Initiating and driving vision and opportunities): 與高層制定長期願景,讓設計在組織策略中發揮影響。

三、提升設計品質(Advocate and setting the bar of design quality): 參加設計評審、引導團隊項目,確保每個項目都有達到既定的設計標準。

四、連結團隊與策略(Influencing and shaping cross-TF strategy by connecting the dots): 促進跨團隊策略協作,確保各業務線的使用者體驗無縫連接。

回顧在4年內作為IC Principal在不同組織的經歷如同雲霄飛車,我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我應該做什麼。一開始我戰戰兢兢只希望自己能為團隊創造影響力,參與了各種大大小小的項目,完成的整體消費者付款體驗的大項目。

但因為這次的經驗,老闆說我不應該專注在項目。我的角色沒有管人,我要思考沒有管人的角色怎麼在大組織創造影響力。而我發現做超多大項目並不是我這角色應該專注的,我要思考怎麼影想到團隊、組織層面的影響力。

當上首席就到頂?實驗精神不可少

也因此我跟大老闆討論了我時間分配與作為首席設計師的OKR(Objective Key Result,目標關鍵成果),這幫助我時時去回顧我過去幾個月是否在做我「應該做的事情上」。而不是1周5天、1天10個小時滿滿的會議。

逐步適應並實現OKR後,我發現大家會漸漸認可「我作為團隊最資深的設計師能力」。我也更能在不同層次的專案發揮不同的影響力。

如何選擇?這是每個設計師都會問的問題。我覺得要抱著實驗的精神。不要當了主管就忘了怎麼設計,我看過很多設計師主管缺少實際設計的能力,導致無法有效指導團隊,且聲譽每況愈下。也看過只專注在做項目的設計師,很難跳脫項目的包袱,創造更大的影響了。

做了近4年首席設計師。我認為我已經累積足夠的專業領導經驗,我具有策略視野,也覺得自己可以隨時做回管理職。找到你自己的職涯故事,設定清楚的目標,可以幫助你不會迷失在職涯的道路上。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觀點】白馬非馬!碳費、碳定價差在哪?台灣碳費是「不純正的馬」
【觀點】川普2.0若祭重稅、砍補貼,是棒打台積電還是反噬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