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職場共融也要「共榮」!致所有默默做事的技術經理們
我最近很榮幸獲得了2024年北美Timmy獎的「最佳技術經理」。由Tech in Motion主辦的Timmy獎自2015年以來,一直在表彰科技領域的佼佼者。該獎項旨在表揚北美最佳科技公司、經理人及雇主,是主流新創公司和《財星》500強企業爭取的榮譽,所以我一直以為這離我非常遙遠,尤其像我這種默默做事的人。
然而,我非常幸運地從初選的無數推薦名單中脫穎而出,並在決選的20多位強者中,由完全不認識的評審團選中,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這個結果讓我很驚訝,所以匆忙準備一篇臨時感言,自己聽了也覺得有趣。大致內容如下:
Taboola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們真誠相信多元化、公平與包容性(DEI)。(註:以上為真。我在LA的團隊,來自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移民)。我們致力創造讓每個人都感到歸屬的環境。這不僅是對社會應該做的正確事情,更是我們業務成功與成長的關鍵。
我們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將45%的晉升與新聘人員來自多元化背景。對我來說,打造優秀的產品固然令人滿足,但看到我的團隊取得巨大的成長更讓我感到自豪。我熱愛為團隊提供具挑戰性的任務,並鼓勵他們不斷學習,尤其是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自我學習至關重要。
我們也會以團隊為單位,慶祝每一項成就。我工作中最棒的一部分,就是傾聽我的團隊目標,並賦予他們走出舒適圈的信心,實現讓他們自豪的成果。為每個人創造一個感到被重視並渴望成功的環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當然,我相信,清晰的願景、專注於用戶需求,並賦予我的團隊創新能力,是我們取得目前成功的關鍵。我們開發了像Newsroom和GenAI這樣的重大產品,展示了我們交付戰略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展望2025年,我將繼續專注於設立與公司戰略一致的明確目標,促進合作,並通過黑客馬拉松(hackathon)和創意生成活動激發創意。我會繼續對團隊負責,提供指導,並收集市場洞察,確保我們生產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創新產品。
建立良好文化很重要
交差謝詞,感謝團隊的支持後,我本以為任務已結束,可以回去做那個默默工作的我。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
每天打開電腦手機,就會看到來自完全不認識的人,希望我傳授心法,接受媒體訪問,進行一對一的教練,甚至邀請我演講⋯⋯,同時我的團隊正在趕進度,制定策略,並思考2025年的目標。幸運的是,我的團隊非常出色,不用我過多擔心。大家拍拍手,看我一眼,然後各自回去專注於自己的deliverables(可交付成果)了。
那麼,除了以上官方說詞,是否有一些簡單的道理,可讓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好的技術經理,無論公司大小或科技領域呢?
我認為,建立一個良好文化很重要。如前所述,我LA 團隊來自多國的移民後代,這在科技業很常見,這些同事有著共同的企圖心,想在這個國家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但他們的溝通方式、生活喜好及與人相處的遠近,都有各自的模式。
我在台灣的團隊,雖然同文同種,但每個人也有各自的差異。有來自資源豐富的城市菁英,也有從偏鄉一路打拚、北漂的年輕人。有來自台大的菁英,也有來自南部小型技術學院的畢業生。他們能一起工作,是因為對新技術有熱情,並渴望解決具有國際格局的大問題。
避免單方面勝利的團隊
所以當我們聘用了這些有強烈企圖心的人後,如何建立一個共同文化,既能成就個人,又能集體(美國與台灣)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呢?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基本價值觀文化,例如 尊重彼此(respect)、承擔責任(responsibility)、多元學習(resourcefulness)、團隊精神(teamwork)及從別人的角度考量(empathy) ,變得非常重要。
當每個人感受到這是一個雙贏的團隊,而不是單方面的勝利(公司贏但個人犧牲,或個人贏但公司輸),他們擁有話語權,也擁有最終的成就和結果,他們就會自我激勵,並幫助他人。
最後,作為一名技術經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發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多聽、多學,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像那些不停談論當年往事的白頭宮女一樣,這樣會讓人厭煩。因此,我就在此打住吧。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觀點】當上首席設計師就到頂?管理職轉專業職照樣走「花路」
【觀點】白馬非馬!碳費、碳定價差在哪?台灣碳費是「不純正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