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大法官 實務界興趣缺缺
1月23日上路的《憲法訴訟法》修法規定,總統應在2個月內補提名出缺的7位大法官,總統府2月21日起公開接受推薦大法官候選人,至今(3)日截止。法界質疑,短短11天,根本只是過場,而未來總統依新法補提名但人選未過關,立法院就要背負不守法、癱瘓憲法法庭的罵名,充滿政治算計。且據悉,由於去年提名人選遭全數封殺,這次檢、審實務界對角逐大法官興趣缺缺。
由於推薦或自薦作業只有短短11天,再加上有意爭取人選上次已有各機關或協會推薦,全遭封殺,因此這次的補提名,司法實務界有意願者不多。但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張國勳是機關推薦的熱門人選,張目前也擔任該院書記官長及發言人,司法行政及審判品質深受院長吳東都肯定。
依去年總統提名7位大法官,除了王碧芳是最高行政法院審判長,其他6人都是學者,外界認為這次出線獲總統青睞的人選,比例上應該也是非法官或檢察官居多。
國民黨、民眾黨團立委聯手三讀通過且經總統公布施行的憲訴法修正條文,增訂大法官因任期屆滿、辭職、免職或死亡,以致人數未達15人時,總統應於2個月內補足提名;憲法法庭作成判決及暫時處分裁定,應經10位大法官參與評議,且同意違憲宣告要超過9人。
2024年11月1日因許宗力等7名大法官任期屆滿,總統提名張文貞、姚立明等7人後,被立法院在行使人事同意權封殺,至今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的7位大法官仍然懸缺,憲法法庭迄今4個月,沒有作成任何判決,但審查庭仍裁定超過300件審查案。
包含憲訴法在內的各項三讀法案,將相繼進入釋憲戰場,總統府2月21日終於正式徵求大法官人選。府方表示,此舉是為維繫國家憲法機關正常運作,總統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提名大法官。不過法界認為,總統府雖不願正式承認憲訴法修法,但依現行有效法律,總統還是須依法在2個月內補提名大法官。
法界人士認為,總統依法在3月底前補提名7位大法官,惟人選若仍是與綠營友好,或曾連署反對憲訴修法的學者或律師,很難得到在野立委的認同。
依目前立院朝小野大政治現況,將重演人事案遭否決的劇情,立院恐將背負造成憲法法庭停擺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