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國防自強 台灣的責任與抉擇
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對台灣來說,他的政策取向充滿變數,川普在大選期間有關「保護費」的發言曾挑起爭議,對於是否出兵協防台灣,他也未曾明確表態,這使得台灣的安全議題成為焦點。
為因應可能的挑戰,我國大幅提升國防支出,一方面彰顯我增強自衛能力的決心,另方面向世人表明,台灣並不是只想依賴國際「白吃午餐」,然而,提高國防經費必將面對許多阻力與挑戰,也不容忽視。
國防預算背後的現實
台灣目前國防支出約占GDP的2.5%,明顯低於烏克蘭、南韓及新加坡等國,曾任川普國家安全顧問的歐布萊曾經建議台灣,將國防預算的占比提升至5%,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展現我捍衛自由的決心。
國防經費(預算)不僅是作戰能力之體現,同時是向國際盟友釋放訊號:「台灣願意承擔自己的安全責任」;不可諱言的是,台灣過去在國防支出確有鬆懈,特別在馬英九政府任內,我大幅削減軍事預算的結果,是中國軍力快速增強,台灣則停滯不前。
內部政治阻力是國防政策絆腳石
在台灣,增強國防經費往往遭遇內部阻力,如陳水扁政府對美國採購潛艦計畫,就遭到國民黨與親民黨聯手封殺69次,以致潛艦未能及時成軍,如今眼見中國軍艦在台海周邊耀武揚威,實在令人遺憾。
當前,立法院藍白聯手阻礙國防預算推動,儘管分配預算是各國政府的常態挑戰,但面對存亡威脅之際,台灣更需要超越黨派利益,確保國防優先。
不對稱作戰與產業發展的機遇
拜登與川普政府對台軍售政策,均聚焦於提升台灣的不對稱作戰能力,包括潛艦國造、發展無人機產業等領域,台灣有必要擴大軍購,還必須深化軍事工業發展,建立自給自足的國防產業鏈,只有美國協助與台灣自主努力相結合,才能真正提升威懾能力,避免戰爭爆發。
實力帶來和平 國防是全民責任
國防實力不僅是經費數字,更體現在全民支持與政府決心,當部分政客隔海迎合中國散播「疑美論」,以削弱國際對台灣信心時,真正威脅台灣安全的,是內部的分裂,唯國家認同與國防政策形成共識,台灣才能贏得盟友信任,也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