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商規「目獲型」原型機長這樣!反制系統、飛手訓練 民間廠商角色同吃重

俗話說「軍力有限、民力無窮」。趨勢和情勢的雙重影響,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動,使得民間能量,在防衛藍圖中,開始扮演更多角色。最受各界關注的項目,就是「軍用商規無人機」,目標是有效提升國軍部隊,在防衛作戰當中所需的監偵能力,同時帶動國內無人機產業鏈的發展。在這波政策走向中,軍用無人機反制系統的研發生產,還有飛手訓練班,得標承接的「無人機國家隊」成員們,同樣被寄予厚望。

圖/TVBS
圖/TVBS

你的無人機飛行助教,已經上線,學員邁開雀躍的小腳步,等不及用這台MIT的「綠繡眼」小試身手,機構單純不怕你摔,飛手班的目的就是培養手感和建立自信。

無人機考照教官vs.學員:「兩隻手離開撥桿,它是不是定住,對,跟剛才那種是不是完全不一樣,所以首先要先學會手感機,才有辦法飛這種定位機。」

進階操作現學現賣,飛空拍原來並不難,而隔壁場地考照中的專業組,剛好給了班隊見習機。

海科大海訓部主任林威志:「現在無人機是個新興專業的科技,也有很多我們被對岸無人機,干擾的情況發生,所以我們就結合我們的軍訓課,不只教他們取得操作證,我們會教他們說無人機的作用在哪裡,我們也對外開放給一般民眾。」

無人機飛手班學員簡睦人:「自己大學本身報的科系也是這方面,所以我會想要來了解一下,無人機的產業領域,是在研究什麼東西,也會想要來看看,就是在軍事方面,我們是有什麼樣的實力。」

當科技趨勢碰上威脅情勢,無人機飛手訓練課程,正在國內興起,國軍也投入千萬預算,趕搭產官學協力的順風車,期盼厚植種能讓官兵技術力跟得上硬體。

田屋科技董事長張成榮:「像我們交給第一個單位,海巡署的時候那時候整個購案只有20套,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要訓練200個學員,那這些學員原來考進去,也不是以無人機專業領域考進去的,那我們怎麼樣,利用一個更友善的系統讓更成熟的系統,去讓他們更容易操作,我想這一塊是我們其中的第一個挑戰。」

軍事記者葉郁甫:「眼前這款無人載具,就是軍用商規,目獲型無人機的原型機,民間廠商以海巡等單位,過去採取的規格為基礎從中堆疊技術和經驗再加以改良。」

直擊軍用商規原型機和它的產地,兩千多個零件經過分站組裝,從設計圖化為實體,再逐項測試。

圖/TVBS
圖/TVBS

記者vs.田屋科技專員林正陸:「這個就是馬達顯示的溫度,這就是電源模組顯示的溫度。」

確認每個環節都正常作動,才裝上機殼,這也是飛行前的最後檢整。

田屋科技董事長張成榮:「譬如說它在有飛導控那邊的精度,然後在所謂的無線通訊上面,(國防部)他有特別明確要求,要所謂的軍規等級,另外一個在任務酬載上面,他們這次也特別有一些滿高的規格,從我們海巡到中科院,他們所謂的雙光也就是一般我們講傳統的可見光,跟熱顯像EO/IR的酬載當中,在這一次進化到我們必須要再引進第三個雷射測距,三光酬載。」

台灣防禦協會理事長陳彥廷:「譬如以美國的例子來講,最著名的軍用商規是一台越野車,其實它在本來商用上,它就有現行的這些成品在,把它們這個東西做一些小改良之後,直接用到軍事用途上面,那這個叫軍用商規,我們的軍用商規,就走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方式,按照軍中的需求跟規格,來去研發一個全新的產品,它其實應該已經算是所謂的軍用軍規品,因為它是一個特規的東西。」

基於提升戰力,扶植產業的雙重政策指導,國軍啟動了史上第一波,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2024年8月決標「放榜」,四家廠商雀屏中選,接下總價68億多新台幣的訂單,六款機種包括國防部,統一籌獲的監偵型四軸無人機,海軍基於聯合國土防衛,和濱海作戰需求,所提出的陸用艦載兩種型號,以及陸軍的微型目獲,和專案後段才加入的戰術型,一共三款三千多架,最快從今年年底開始交付。

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基本上都是監偵型,民用商用沒有攻擊款可以選,其實軍方第一次被趕著上架,可能就因為俄烏戰爭的關係,所以無人機成為了世界各國,正在討論的熱點的同時,所以他必須要趕快提出來,我自己的需求項目。」

民間力量能否成為軍需及時雨,在壓力中摸索出路的,包括反制手段,飄忽不定的小型無人機,如果只聞其聲卻不見其蹤影,手上就算有把干擾槍,也無用武之地。

圖/TVBS
圖/TVBS

記者vs.科技公司技術長王彥杰:「我們放大來看的話上面會有飛機的資訊,資訊點開來之後,它會有無人機的座標,跟無人機遙控器的位置,對,然後我們點它跟隨。」

六支感導器代表六種頻段,操縱者可以先透過監控鏡頭,確認目標無人機,是否掛載危險物品,再決定處置的方式,反制並不難,難的是偵知如何滴水不漏。

捷恆科技總經理蕭淵展:「沒有遙控信號,那你的干擾對它來說就是十分有限,如果這個無人機是設定好航線,它是自動飛行的,它並不會有上下鏈的訊號的時候,這時候被動雷達就會偵測不出來,就需要主動雷達去補足這一塊。」

一套無人機反制系統包括了主動被動雷達等,兩套以上偵測設備,以及干擾攔截等應對機制,我國當前亟需相關裝置的地域,除了衛戍區基地或關鍵設施,就是不勝其擾的外島,陸軍過去曾以科研案的名義,邀集國內廠商齊力自製,然而整合失利後計劃不但砍掉重練,後續三度招標,狀況仍然不如預期。

捷恆科技總經理蕭淵展:「雷達的截面積的問題,6公里外RCS0.01這個門檻,那雷達不是做不到,它預算是相當的貴,國內在無人機防禦系統這一塊的腳步,並不會比國外慢,然後技術等級也不會比國外差,(國外)他們有足夠的所謂的市場規模,所以他廠商可以有更多的投資更多的資金,用在他下一步的研發上,這個是我們國內廠商是望塵莫及。」

利劍和護盾絕非不可兼得,關鍵在於內需,能否也藉此開闢新局,而不只是曇花一現。

更多 TVBS 報導
國造軍武找出路!中科院計畫向民間廠商授權無人機設計 拚外銷除了「騰雲」還有它
外媒爆台軍購「攻擊型無人機」!國防部鬆口曝進度
藍委質疑「M1A2T是翻修車」 陸軍:全新射控與引擎
直擊新機種產製!內需市場有限 無人機國家隊成員放眼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