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害人又害己!酒駕標準、罰則為何?喝酒後要過多久才能開車?

酒駕零容忍是許多人認可的口號,藝人王柏傑昨天(18日)下午爆出酒駕撞遊覽車,測得酒測值為0.44毫克,事後坦承前一晚(17日)11點前混喝威士忌、啤酒。究竟酒駕標準是什麼?喝完酒隔天可以開車嗎?酒駕又會面臨哪些罰則?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帶你一起拒絕酒後開車。

相關新聞》王柏傑涉嫌酒駕5萬元交保…親自道歉了!他坦言:做錯事就乖乖接受懲罰

酒駕害人又害己,不管喝多少,只要有喝酒,保險起見都應找代駕,或改搭計程車。(示意圖/Getty Images)
酒駕害人又害己,不管喝多少,只要有喝酒,保險起見都應找代駕,或改搭計程車。(示意圖/Getty Images)

酒駕標準是什麼?喝多少酒算超標?

依據中華民國刑法第185-3條,判斷駕駛人是否酒駕的標準,有以下幾點:

  • 駕駛人是否出現控制交通工具移動的行為,像是踩剎車、控制方向盤等。因此單純在車內聊天、休息,並不構成酒駕。

  • 飲酒者是否有駕駛交通工具的行為,只要是由電力、引擎動力等推動的交通工具,包含汽車、機車、電動腳踏車等,都算在酒駕範圍內。特別注意的是,一般腳踏車也受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20條規範,酒後不得騎或推拉腳踏車

  • 最直接判斷是否酒駕的標準,便是測量「血液酒精濃度」,血液酒精濃度0.1%,代表每100毫升血液中含0.1克酒精,單位寫作0.1g/dl,亦可寫作100mg/dl。依現行法規規定,只要血液酒精濃度達0.03%,或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15毫克即違反酒駕規範;血液酒精濃度達0.05%或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還會移送法辦。

酒駕為何危險?

台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強調,飲酒後運動反射神經變遲鈍,視覺能力也會縮減,對周遭的追蹤力、反應力與注意力不像平常那般敏銳,面對突發情況無法即時做出反應,容易因此造成不可逆的悲劇。

新陳代謝暨內分泌專科醫師葉峻榳指出,血液酒精濃度的不同,會對人體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 20至50mg/dl:手指在進行寫字等精細活動時動作異常。

  • 51至100mg/dl:注意力、判斷力下降。

  • 101至150mg/dl:肌肉控制力、平衡感明顯變差,通常站立不穩。

  • 151至250mg/dl:無法自己坐穩椅子、變得嗜睡,可能出現俗稱斷片的「暫時性酒後失憶症」。

  • >300mg/dl:意識陷入昏迷,對周遭沒有反應,還有可能發生失禁的情況。

  • >400mg/dl:容易呼吸抑制、死亡風險增加。

酒駕罰則有哪些?酒駕初犯和累犯罰則差異?

台灣針對酒駕的罰則,有刑罰、行政罰兩種,前者法源是刑法的公共危險罪,後者則是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刑事責任:依據刑法第185-3條,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者,血液酒精濃度達0.05%或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下罰金;致人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200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為了有效防制酒駕案件發生,交通部亦針對酒駕累犯加重開罰,曾酒駕經有罪判決或緩起訴處分確定,於十年內再犯,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0萬元以下罰金。

  • 行政責任:依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第120條,汽車、機車、慢車駕駛人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血液酒精濃度達0.03%或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15毫克,不得行車,違者可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73條,處以罰緩、吊扣駕駛執照,十年內酒駕三次以上者,除加罰9萬元罰鍰外,當場移置保管汽機車、吊銷駕駛執照,公路主管機關得公布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此外,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8項更明定,汽車、機車駕駛人血液酒精濃度達0.05%或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年滿18歲、70歲以下且非心智障礙者的乘客,連坐罰6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罰鍰。

酒駕拒測罰則為何?

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4項規定,酒測拒測可處18萬元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駕駛的汽機車、吊銷其駕駛執照;倘若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特別要注意的是,十年內第二次累犯者,將處36萬元罰鍰,第三次以上者每次均加罰18萬元,以此類推。也就是說,第三次累犯者會被罰54萬,第四次累犯者會被罰72萬,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知法犯法。

酒駕可能是吃了哪些食物?

部分民眾可能誤以為,只是吃一點含有酒精的料理,又不是喝酒,不會影響酒測值。然而研究顯示,所有烹調方式都無法將料理中的酒精完全揮發殆盡,就算是大火滾煮多時,仍會殘留5%到10%、甚至更多的酒精量,食用含酒料理一樣有可能導致酒測值超標。安全第一,吃完以下料理後,還是暫緩開車為妙:

  • 麻油雞

  • 薑母鴨

  • 燒酒雞

  • 羊肉爐

  • 酒釀湯圓

延伸閱讀》12小時前吃薑母鴨!騎士自認酒退 警一聞當場逮酒駕

酒精代謝要多久?喝酒後過多久能開車?

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臉書專頁表示,血液中酒精代謝的過程主要由肝臟完成,基本上不論喝多少,人體每小時代謝的酒精量都約在10公克上下。那麼,一定會有民眾好奇,喝完酒後,究竟要過多久才可以開車上路?

醫師鄭泓志舉例,一罐330毫升啤酒的酒精含量約5%,等同於16.5克酒精,需要1.65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一杯45毫升白酒的酒精含量約40%,等同於18克酒精,需要1.8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一杯150毫升紅酒的酒精含量約12%,等同於18克酒精,需要1.8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

不過,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也提醒,每個人對於酒精的代謝速度不盡相同,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即便是前晚飲酒,隔天早上吹氣仍能測出酒精量。要是聚餐時間晚、飲酒量多,酒精影響大腦的時間恐怕還會長達12至24小時,行車危險性非常高,建議只要有喝酒就找代駕,不要拿寶貴的性命開玩笑。

Yahoo奇摩提醒您: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未滿 18歲禁止飲酒。

撰稿記者:吳怡萱

核稿編輯:游婉琪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3條(全國法規資料庫)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20條(全國法規資料庫)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全國法規資料庫)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全國法規資料庫)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3條(全國法規資料庫)
駕駛人注意了!加重酒(毒)駕處罰即將上路施行(台南市政府)
大家都知道喝酒後不應該開車,但多久後身體內的酒精才會被代謝掉,讓我們得以再次上路呢?(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