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療程施打牛奶針猝死!專家:恐與基因變異有關
[Newtalk新聞] 台北市49歲邱姓女子7日在光澤診所進行電波拉皮療程,施打俗稱「牛奶針」的丙泊酚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不治。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基因變異與健康因素可能導致麻醉代謝異常,增加呼吸抑制風險,並認為台灣民眾普遍對自身基因與健康風險的認識不足。
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丙泊酚是一種常用靜脈麻醉劑,但不同患者的反應存在差異,其中基因變異是一個重要因素。以CYP2B6基因為例,該基因負責分解丙泊酚的酵素,若出現基因變異,可能導致酵素活性降低,使藥物分解速度變慢,增加麻醉藥物在體內的累積時間,進一步提高呼吸抑制的風險。
張家銘進一步指出,另一個與麻醉代謝相關的BCHE基因,異常時可能導致丁酰膽鹼酯酶活性降低,從而影響某些麻醉藥物(如琥珀膽鹼)的分解速度,可能引發麻醉恢復延遲甚至呼吸衰竭。他強調,這些基因變異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明顯,但在特定麻醉藥物施打後風險會顯現,特別是在丙泊酚與神經肌肉阻斷劑合用時,代謝異常將大幅增加麻醉風險。
除了基因因素,張家銘提醒,後天健康條件也對麻醉風險有重要影響。例如,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進一步降低酵素活性,而高齡、肥胖及慢性疾病患者的代謝能力較弱,均會加劇麻醉藥物的累積效應。
張家銘指出,台灣許多患者對於自身基因特性和健康風險缺乏認識,術前未能提供充分資訊可能使醫療團隊無法調整麻醉計畫。他建議民眾可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是否存在CYP2B6或BCHE基因變異,進一步了解對麻醉藥物的代謝能力,若檢測結果顯示基因異常,醫師可選擇更安全的麻醉藥物或調整劑量。
張家銘強調,基因檢測是預防麻醉風險的重要手段,結合個人化麻醉計畫與專業監控,能有效降低意外風險。他同時呼籲,術中應加強血氧濃度與心跳監測,確保患者在麻醉過程中的安全。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一世代連恩佩恩墜樓案新進展!阿根廷警方再起訴2人:有充分理由懷疑
黑白與彩色攝影展暨鋁罐黑琵藝術展 15日七股黑面琵鷺展示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