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評分勾勒現代風水 專訪旅美建築師李兆瓊
1970年代李兆瓊還是建築系學生時,常看到建築師畫出設計圖後,台灣業主交給風水師端詳,東圈一處、西挪一筆,改得滿目瘡痍,「業主一直跟建築師殺價,卻不會砍風水師半毛」。
文/葉冠吟 (中央社記者) 攝影/徐肇昌 (中央社記者)
「建築就是風水,風水就是建築」,被工作夥伴暱稱為C.C.的李兆瓊(Chao-Chiung Lee),是自台灣旅美逾50年、在德州休士頓創辦STOA國際建築師事務所的資深建築師。
李兆瓊的專業實力毋庸置疑,但更被熟識的是他特別的教學經驗——已於美國德州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教授風水超過20年,他將傳統風水理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成具體易懂的風水建築實務,總讓台下各族裔學生聽得頻頻點頭、津津有味。
批判風水卻愛上風水 追求人與環境和諧共生
一般提及「風水」兩字,總像蒙著一層神祕面紗,有種看不見的力量影響著生活周遭。光是車輛停放方向、辦公室布置到家具擺設,都會影響個人氣場與運勢。究竟要如何讓西方思維、講求科學論證的外國人信服這股「東方神祕力量」?李兆瓊聽到後馬上笑回,用不著他們質疑,從說服自己開始,「我當初學風水就是想要批判風水!」
早在1970年代,當李兆瓊還是東海大學建築系學生時,常看到建築師們挑燈夜戰、拚命畫出設計圖後,台灣業主轉身把圖交給風水師端詳,東圈一處、西挪一筆,改得滿目瘡痍,比起專業建築師更相信風水師,讓李兆瓊更氣的是:「業主一直跟建築師殺價,卻不會砍風水師半毛。」
為了理解風水,李兆瓊從風水理論的哲學基礎《易經》開始仔細研究,更自曝當初不小心買了線裝本,彷彿天書般連句讀都沒有。最終還是到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建築碩士時,對比英譯本《易經》才讀懂,並在實際應用中感受風水有其道理,是中華文化五千年來生活經驗的累積。
他指出,《易經》英文名稱是The Book of Change,關乎宇宙自然規律,並提供指導人們適應變化和保持和諧的智慧。
例如黃河流域頻頻氾濫,人們得隨時搬遷、尋找合適的住處生存。李兆瓊表示,風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護好你自己」,「藏風聚氣、得水為上」便是教導大家如何躲避災害、凝聚好氣場/錢財。
好比人若住在毫無遮蔽物的山頂,房屋容易被四面襲來的風吹倒;反之,如果住在有山包圍且空氣仍可流通之處,甚至前方有條河流,讓到這片土地的氣遇水而停,便能匯聚生氣、運行不止。
李兆瓊補充解釋:「人有人氣,物有物氣,地有地氣。好的風水運用,就是如何把周遭的氣和個人的氣結合在一起,達到中庸平衡。更簡單來說,這個空間是否會讓人感到舒服和諧。」
結合中西理論與實務 創建量化風水評分系統
以另一種角度來看,風水也是中華文化具體表現在實際居住環境上的「統計學」。
「美國學生很敢問,絕對打破沙鍋問到底,因此我也得用實用、邏輯性的內容講解給他們聽」。2023年,李兆瓊和夥伴集結20多年、逾5,000名學生的教學經驗,共同推出首本英文風水教科書《TEA – Total Environmental Alignment》(茶學:整體環境平衡理論─現代風水實踐方法),盼以量化、科學化形式講解現代風水,打破外界總覺得風水像迷信的看法。
書中更創建結合理論與實務的風水評分系統「TEA Scorecard?」,列舉100多項標準供人們快速遵循並應用。透過符合或不符合的加減打分方式,將空間分成白金、金、銀、銅等級別,等級越高,代表整體風水評比越好。
李兆瓊指出,風水存在於人們生活中,包括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因素。房子內外在環境都存在著影響風水的優劣元素。
在TEA Scorecard?評比裡,特別注重空間內的陰陽平衡,藉由確認空間的光線、顏色、家具擺設來創造和諧氛圍。李兆瓊認為這樣的平衡能提高空間舒適度,並促進住戶心理健康;風水評分系統也強調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並針對每個空間特點進行適當的元素配置,使之更加協調並達到流暢的能量流。
任何擁有好風水的房子必定得具備「正大光明」四個條件,意指「端正、大方、光亮、明潔」。不過李兆瓊也強調,最好的風水其實是「人的心正」,心正者氣場大,便能壓住空間缺陷。
在美創業逾40載 白手起家打破族裔侷限
時至今日,李兆瓊的事務所已在美國開業逾40年,在全球各地設有15間辦公室,看似風光成功,但他也有過分毫未收的困頓期。
李兆瓊在碩士畢業前,學校師長曾問他:「你夢想10年後人在哪裡?」回想自己從台灣赤手空拳、隻身到美國打拚,他說想奮鬥擁有一間公司。然而,在當年一個黃皮膚的華人要在美國社會做白領高階工作談何容易。
在大型事務所上班時,李兆瓊只能做內勤設計,對外業務一概不允,得由白人同事負責客戶溝通、打交道,讓他相當不服氣。
等到專業技術成熟後,他決定辭去工作白手創業,四處發送傳單、致電給開發公司,卻依舊苦尋無果。「找客人真的很難,尤其我是黃種人。但我堅信全力以赴,專心關注當下,總會船到橋頭自然直」。
最後是在開車途中,李兆瓊看見有塊地正在出售,便鼓起勇氣撥通招牌上的電話號碼,先是自稱潛在客戶,盼有機會見業主再毛遂自薦,強調無論多早、多晚,只要有任何工作需求,都願意馬上抵達解決。
他的積極態度最終打動白人業者,成為他開業的第一名客戶。李兆瓊感性回憶:「機會遍地都有,只是看不看得見。否則就算那面招牌掛再久,我們也不會注意。這就與風水相似,得時時刻刻觀照四周。」
建築不一定要標新立異 打造好風水就是做善事
研究風水過程也讓李兆瓊從中學習到人生百態。他笑說隨著年紀漸長、見識增廣後,回看《中庸》、《論語》與《孟子》,越看越有道理,越能體會中華文化。
「好的風水就是做善事」,李兆瓊時常和同樣投身建築領域的女兒分享,請她審慎對待手上每份案子。設計不一定要有引人注目的特殊外型,更重要的是創造讓使用者幸福、感到開心的和諧空間。
已達從心所欲之年,75歲的李兆瓊公司管理要職早早交棒給下一代,但他的腳步卻未停歇,從非洲、美洲、中南美洲到亞洲,足跡遍布全球。接下來他將回到台灣,在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班授課。只要有人對風水建築實務感興趣,他便樂意繼續分享,盼為世界多創造一個幸福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