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血中B12太高會致癌的研究?尚無因果關係,勿過度解讀!醫師詳解

網傳「台灣癌症亞洲第一!過量的維他命 B12,真的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用科學數據告訴你!」影片,傳言影片先提到臺灣的癌症發生率已成為亞洲第一,然後提到「其中一個原因」、「不一定是這個」、「但我們把所有原因都想想看」,接著就說到英國的研究顯示血液中 B12 的病人,一年後的癌症發生率是 4 倍以上;傳言影片從臺灣的癌症發生率是亞洲第一、接到 B12 過高的研究,雖然中間有強調未必如此,但鋪排與論述方式易造成誤導、使人認為臺灣癌症多是因為 B12 很高,傳言說法並未善盡資訊傳播的良善責任,其論述方式易造成誤導。


血中 B12 太高會致癌?

原始謠傳版本:

維他命B12 竟會「致癌」?


主要在社群平台流傳這段影片:



查證解釋:


(一)關聯性研究 不是「因果性」

傳言提到「英國基層醫療在 2019 年統計 75 萬人,發現維他命 B12 大於 1000,一年發生實體腫瘤是 4.72 倍高」。MyGoPen 查詢該論文為 2019 年發表於由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出版的《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及預防》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的「英國初級保健中維生素 B12 水平升高與癌症風險:一項 THIN 資料庫世代研究」,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從初級保健資料庫中取得樣本」等敘述,就能知道該研究是觀察性、回溯性的資料研究,認為兩者具有「關聯性」,而不能證明實際上有「因果關係」,傳言說法易誤導


(二)未發現的癌症會使 B12 升高 傳言「倒果為因」

該論文的結論為「血漿 B12 水平升高與 B12 水平正常的人相比,1 年內患癌症的風險更高,這表明某些癌症可能會影響 B12 代謝」,而論文的影響欄位則為「維生素 B12 水平升高可能標誌著隱匿的(occult)癌症」,而論文摘要則提到「維生素 B12 水平升高對初級保健中早期癌症偵測(detection)的影響尚未被評估」。

柳朋馳強調,由上述論文的敘述可知,英國的研究並沒有血中 B12 太高會「導致」癌症發生的說法,而是說血中 B12 太高代表病人身體中可能已有「潛伏的」、尚未被發現的癌症,原文的意思是 B12 是「果」、而不是傳言說的「因」,傳言為「倒果為因」的錯誤說法。


(三)研究缺乏肝腎資料 無法排除其他共變數

柳朋馳指出,英國的研究雖有納入肥胖、吸菸、喝酒等其他風險因子,但是並未將肝、腎功能不佳的問題納入研究範圍,但醫學學理上已知肝功能不佳、或是腎功能不佳會不利於 B12 的代謝排出,進而可能導致血中、尿中相關的 B12 指標變高,這是該研究未竟之功的地方。傳言說法缺乏背景知識及脈絡解說,傳言說法易誤導。


(四)驗血中濃度不代表細胞利用率

柳朋馳表示,每次討論營養補充品到底哪一些是真的需要介入的,B12 就是一個大家會拿出來議論的主題,相關的研究在過去幾十年來不斷地互有進度,B12 與癌症的關係在醫學界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而對民眾來說,例如臺北市的老人健檢有 A、B、C 三個套餐,其中 C 套餐就很熱心的幫大家驗血中 B12 濃度,因為有些老人家會吃高劑量的 B12,或是甚至打針補充 B12,而使得 B12 的血液檢查非常高,驗 B12 不但提供了流病研究,也使得 B12 的話題性一直都很高。

但柳朋馳強調,驗血驗的 B12、未必就是細胞內的情況,「功能醫學派」就認為驗血液中的 B12,不見得能夠直接反映「細胞利用率」,血液中高、未必真的高,還要加驗尿液中的指標代謝產物「甲基丙二酸」( Methylmalonic acid,MMA),由代謝路徑的產物去回推細胞利用率的情況,將血液中的 B12、尿液中的 B12 代謝產物兩個數值一起對照觀察,如果二個都很高才會是真的可能偏高,血液中 B12 太高只是單一參考。

而即使有二個方式互相驗證、參考,柳朋馳也提醒還有其他干擾因素,檢驗 B12 的方法包括驗血中的同半胱胺酸( Homocysteine ),B12 太低時、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會增加,但同半胱胺酸不只受 B12 的影響,也和 B6、葉酸有關,甚至腎功能不好的人同半胱胺酸也會上升,這些都是臨床上交叉影響的各種複雜因素。

傳統醫學的「實證醫學派」則會認為,尿液中的代謝物誤差很大,檢驗時間如果是一大早、尿液濃縮,會導致數字高估,如果檢驗前病患喝很多水、尿液稀釋,數字就可能低估, B12 本身就是水溶性的維生素,會隨人體代謝從消化道、血液、尿液而排出,所以這些血液、尿液的檢驗真要謹慎研究的話,其實必需長時間、連續檢驗,以確定病患的相關數值的一致性。

柳朋馳強調,上述的生理檢驗不管是血液、尿液檢驗都有很多共同干擾因素,這就是醫學困難和奧妙的地方,民眾未必、也不需要了解這麼多細節,但是傳言只講結論、而且誇大結論,容易造成民眾誤解原本的研究、也容易造成恐慌

MyGoPen 查詢更多的相關研究及臺灣民眾的資料,2022年發表於《營養素》期刊的「人類研究中血漿高維生素 B12 與癌症:判斷因果關係和其他解釋的回顧」,由德國洪堡的薩爾大學附設醫院所進行的系統性文獻檢索與審視,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血漿中維生素 B12 含量高、維生素 B12 攝取量高或使用藥理劑量的維生素 B12 治療與癌症有因果關係」。


(五)國人B12 缺乏率其實很低 低於下限才要補充

而根據國健署公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6 -109 年)》(2017 - 2020)資料,在以血中維生素 B12 濃度 <148 pmol/L為 B12 缺乏定義的條件下,19 歲以上全體人口的維生素 B12 缺乏盛行率為 3.1%,較其他 B 群的維生素低。

柳朋馳給民眾的建議是,雖然 B12 這個項目在身體健康檢查的時候,是會告訴大家上限值,但是並沒有說超過上限就一定有問題,所以如果低於下限的話,就會建議可以補充,但如果數值是好幾千,或是超過 2、3 倍的,醫生通常就會追問說是不是有額外補充維他命 B 群、或甚至是直接補充 B12,這樣的人會建議不要再吃這麼多,或者是間隔性的補充即可,總之,如果檢驗報告中的 B12 數值有異,都應該和醫師討論、遵照醫囑,而不要一昧認為應該要補充 B12,國人的 B12 缺乏率其實比其他 B 群低;也不要一昧輕信傳言而擔心 B12 太高有害,而忽略飲食均衡、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結論

傳言雖出自於國際知名的美國期刊,但是這篇英國的研究並沒有說血中 B12 過高會「導致」癌症,反而是說「癌症可能影響維生素 B12 代謝,導致血漿維生素 B12 水平升高」、「高 B12 水平可以標記隱匿性癌症」(can mark occult cancer),傳言說法倒果為因,傳言嚴重曲解出處論文的研究結論,傳言說法錯誤。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天然維生素B群,跟著『我的餐盤』吃全穀,補充每日活力!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