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裡的「不耐煩」怎麼解? 一個「切換」順暢無比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有一種餓叫阿嬤覺得餓,有一種關係困擾叫作「我覺得你對我不耐煩」,這個標準其實很主觀,但為什麼會常常發生呢?Podcast節目《心理敲敲門》透過心理師楊嘉玲和劇作家陳怡璇的共同對談,想要打開大家心裡的這個結。

(圖/翻攝自《心理敲敲門》FB)
(圖/翻攝自《心理敲敲門》FB)

節目中提到,大家經常會有一種困擾,就是把工作上的壓力帶到家庭裡面,這也是現代人經常會發生的狀態。雖然知道最應該好好相處的是自己的家人,可是每次回到家,真的很累就會口氣不好,接著爆發小衝突、事後又很後悔,但其實,不希望產生這些小困擾,是可以用「切換」來調整心情的。

畢竟一個人的身上會有非常多的角色,比如說白天是員工或主管,回家一瞬間就要切換成別人的伴侶,或者接到一通電話就變成人家的女兒,也因為裝載這麼多角色,所以需要「切換」。

因為不耐煩有一點像是心理空間不足,當一瞬間有太多事情湧進來,你在心理狀態好的時候,是可以應付的,也有餘力可以控制自己或調整心情、表情,但當心理空間不足的時候,就只能應付應付了。

而這個心理空間不足,也像是記憶體不足,當電腦程式同時開很多個、分頁很多,就容易跑不動,這時候就必須先關掉幾個程式,卸除一些東西,所以也要懂得讓自己休息。

比如心理師楊嘉玲的一位學生,就曾把「切換」嘗試得很成功。她從南部北漂到台北工作,平日一下班就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但最近她每次講電話都很不耐煩,很容易跟家人擦槍走火,每每掛了電話便很後悔,這讓她很挫折,希望每天跟家人通話的品質是好的。

於是楊老師教她,重新順一下自己回家的作息流程,不要一回家就打電話,而是在做完自己喜愛的「繪畫」(5-10分鐘),心情靜下來以後,再打電話給家人,結果從此兩邊的通話就非常順暢,再也不會出現不耐煩的口氣。

楊老師也以自己為例,她的「切換儀式」其實很簡單,自己心裡知道即可,那就是在回家的路上,當經過每天都會走的公園時,就告訴自己「我現在角色切換了,我不再是白天的角色了」,讓自己有意識地先關掉上一個角色,接下來再開另一個新角色,如此一來,可以舒緩許多關係裡的「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