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冒名臺灣TRC公司 售俄武器零件
記者賴名倫/綜合報導
軍聞網站「Defence Blog」6日報導,位於廣東省的「梅州市金航科技有限公司」(KST Digital Technology Limited,以下簡稱KST),涉嫌假冒我國「TRC」公司,透過多層空殼公司轉售機制,向俄國軍火企業出售導引武器零附件;凸顯俄「中」蓄意規避西方制裁的侵略野心。
多層轉包機制 規避制裁
報導引述烏國民間人士拉巴斯說法,指出最新調查顯示,KST先將生產的伺服驅動器(Servo Driver)賣給「開封振達千科技有限公司」(KZT),由該公司轉售給註冊於香港的「聯力惠國際有限公司」(UIL)、「深圳博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henzhen Biosen Bio-Tech),接著則由兩家空殼公司在未獲授權下,冒用我國「TRC」公司名義,將產品銷往「Omni Trade」和「Dymir Trade」等為規避制裁而新設的俄國空殼公司,最後則由俄羅斯戰術飛彈集團(KTRV)購入,製造「統一滑翔與修正模組」(Unified Gliding and Correction Module,UMPK),並安裝在空射導引武器與「見證者」系列無人機上,用於攻擊烏克蘭。
烏調查還我清白
拉巴斯指出,西方制裁雖能削弱KTRV等俄國軍火工業取得零附件,但俄「中」之間仍設立類似上述的多層空殼公司,運用跨國轉包與假冒品牌策略,規避西方查核。儘管初期調查曾將矛頭指向我國「TRC」公司,所幸最後真相大白;拉巴斯也大力肯定我國向烏國伸援義舉,並對先前陣亡的2名義勇兵深表感念。
報導說,由於KST的產品在歐美市場也獲得廣泛採用,調查結果也顯示這類轉包機制能有效規避西方制裁措施,因此拉巴斯建議西方國家應對軍民兩用設備改善審查作業與跨國協調機制,才能有效杜絕漏洞,防堵俄國取得先進零附件,遂行其侵略野心。
陸企藉多層轉包機制,冒充我國公司向俄國出售導引武器零附件。圖為俄國前防長蕭依古視察生產線。(取自俄國防部網站)
陸企將零件銷往俄國,用於製造空射武器導引組件,對烏軍構成嚴峻威脅。圖為俄軍Su-34戰機掛載的導引炸彈。(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