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大愛農場耕福田 生態公園敬天愛地
雲林、慈濟聯絡處的大愛農場,17年前開始,採取有機栽培、和自然農法,耕種水稻,每年收穫約14公噸的白米,目前傳承到第三代志工了,秉持相同理念,用心守護大愛農場。
慈濟志工 王玉彰:「 (民國)92年培訓(慈誠)的時候,就在這邊3年,就開始在這邊(大愛農場)工耕作,上人講(氣候異常)惡劣的環境之下,要如何去生產,所以 那時候才開始有培養農業志工, 把(雲林聯絡處)耕地全部納編,統一來規畫 管理。」
慈濟志工 賴秋約:「 我過年就90歲了,從開始有(雲林)聯絡處,我就來這裡做志工 ,感覺心情很好,所以我每天都來(做志工)。」
慈濟志工 簡圳銓:「 在一期水稻(收穫)的時候,會預留100公斤(乾穀),做福慧紅包(稻穗裝飾),(每年)2季的收成, 大概有14公噸左右的白米,可以生產出來,供應我們大概台中以南,各靜思堂或聯絡處來使用。」
「 (那邊有一顆) 這個就是福壽螺。」
慈濟志工 簡圳銓:「 那些蟲 (福壽)螺 老鼠 麻雀 鳥類,跟牠共生 一起使用這些農作物,用這種友善的種植方式,所以說 其實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我們(大愛農場)總共是5400坪,所以說 我也滿讚歎說,來幫忙的這些法親家人們。」
慈濟志工 楊凱傑:「 我是在彰化銀行斗南分行上班,我都是利用禮拜六 禮拜天(做志工),利用自己的能力範圍幫忙(耕種),我是覺得很快樂的事情。」
慈濟志工 王玉彰:「 耕心農場的成立,是因為我本身是一個更生人,接引其他的更生人,改善他們的生活跟習性 。」
慈濟志工 簡圳銓:「 兩季(稻作)收割的那種喜悅,心喜就上來了。」
慈濟志工 賴秋約:「 大愛農場也是我在慈濟志業的一部分。」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出奇幻美景
桃園歲末儀式 靜思精舍法師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