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有夜貓子體質! 延後上學利弊分析

教育部宣布從110年度開始,所有高中都取消早自習,延後到早上8點10分到校,消息一出引發不少質疑聲,有人認為讓學生延後上學,就是讓他們延後睡覺,情況並不會變得比較好。

Podcast節目《哇賽心理學》提出不同看法,他們根據《TIME》雜誌的一篇文章,探討延後上學的問題,並表示青春期的學子其實都存在著夜貓子體質。

節目認為,延後上學是歐美各國持續改善的方向,也都是為了要讓青春期學子,能夠處於更好的學習狀態,而且國高中生之所以需要延後上學,並不單純是因為睡眠不足,而是根源於青春期獨有的生理時鐘延遲的現象。

據悉,晚上想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分泌褪黑激素荷爾蒙,而且要分泌得夠多才睡得好,還有研究發現,青春期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會越來越晚,所以青春期會發生生理時鐘延遲的現象,大多數人都會變成夜貓子。

所以進入青春期之後,很多人的睡覺時間會慢慢往後,從晚上10點變10點半、再變到11點,所以晚睡晚起,並不單純只是因為玩遊戲、追劇、滑手機或課業重等別的外在因素影響,所以不該把青少年晚睡晚起的現象,歸咎於網路或電腦等等。

節目還提到,青春期青少年其實要睡足9個小時,但台灣學生大都只有6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或許現在台灣只延後30分鐘上學,是治標不治本,但在現實生活中要做到治本很困難,那就先治標做一些亡羊補牢的措施。

另外,2016年耶魯大學也有研究,只要延後上學一些時間,讓學生多睡一點,那他們白天的睏睡度會降低,打瞌睡、遲到的情況會減少,憂鬱的情況也會降低。既然多睡一點對學生白天學習有好處,何不試一下呢?

不過《TIME》雜誌也指出,因為延後上學牽連家長上班時間、或交通車時間的更動,以及許多日常生活的變動,所以在做出延後上學的決定前,相關單位是試行了至少一年以上,才正式宣告延後上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