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稅大棒北京加大籌碼迫使特朗普走向談判桌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為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舉行歡迎儀式。 (2017年11月9日)

華盛頓 —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舉尚未就職,美中經貿領域的博弈就已經激烈展開。特朗普舉的著力點似乎與他第一任期間的打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主戰場還是關稅。他多次表示要將華關稅提升40%、60%,甚至是100%。中國方面的動作顯然與上次不同,它試圖從被動轉為主動,迫使特朗普舉走向談判桌,與中國進行談判。

路透社週五(12月13日)報道說,北京在努力增加籌碼,就雙方關係中存在爭議的問題與美國開始談判,其中包括貿易與投資、科學與技術。中方非常關注的問題是,新一輪貿易戰可能會為中國已經相當脆弱的經濟帶來更多的危害。

本週,中國當局宣布要對美國智慧芯片巨擘英偉達發起反壟斷調查。先前,中國宣布禁止向美國出口幾種對製造武器和高端產品至關重要的稀土和關鍵材料。

路透社引用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弗雷德·紐曼(Fred Neumann)的話說,“我們要把這些動作看成是與美國談判的開場白,而不僅僅是加徵關稅,然後大家散夥。”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表示,中美貿易的商品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應對各種關稅的能力比過去更強,只要美國不作出人們所說的“世界末日宣言”,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

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在電動車和綠色能源等領域佔據全球主導地位,而且透過購買空中巴士飛機和自己製造C919大型飛機減少對波音飛機和(美國)大型燃油汽車的依賴。但是,中國目前還遠遠沒有自給自足。

路透社引述分析家的話說,與世界最大經濟體打一場新的貿易戰,中國受到的傷害會比美國更大。美國有能力大幅提高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進一步將中國從美國的供應鏈中剝離。

由於全球貿易前景日益悲觀和中國國內消費需求疲軟,中國不得不從美國進口先進芯片和其他高科技設備等戰略物資,還需要美國消費者購買自己的商品。

法國外貿銀行那提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北京希望在特朗普舉頒布更多的科技出口禁令之前坐下來與美國進行談判,爭取美中科技協議續簽。這個協定有助於推動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

不過,路透社認為,北京在新一輪貿易戰的位置比四年前更為有利。那時候,中國掌握的“胡羅卜”只有農產品等很少幾種。中美花了兩年的時間才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國同意增加兩千億美元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主要是美國的農產品。不過,該協議的落實工作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就停止了,其完成比例還不到一半。

這次,中國可以在談判中使用的“胡羅”明顯更多了。中國可以增加購買的美國商品除了農產品之外還有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美國這兩項能源產量都超出了本國的需求。

現在除了芯片屬於美國嚴格控制的出口商品外,美國可以向中國出售的商品有農產品、大宗商品和能源產品等。

路透社說,在胡羅卜之外,中國也有一些“棍”可以用來反擊美國,包括利用中國的市場控制美國的企業。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麥克哈特(Michael Hart)告訴路透社,美國在華企業已經覺得日子很不好過。 “美國公司和其他外國公司非常擔心的問題是他們是否還能夠進入這個市場?”哈特說。

美國商會上海分會九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在華公司的信心目前處於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匯豐銀行的紐曼表示,使用政治理由實施貿易限制,最終導致緊張局勢“進一步失控”。

美聯社週五報道說,經濟學家認為,由於中美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中國高層猶豫不決,處境艱困。報告引用總部位於倫敦的金融服務公司IG集團市場分析師葉俊榮(Yeap Jun Rong)的話說,特朗普舉關稅大棒不下來,“(北京的)政策制定者目前難以做出任何承諾,一直處於反向的政策模式之中”。

不過,葉俊榮表示,“或許還存在出現某種驚喜的空間,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後出台的具體政策內容。”

(此文主要內容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