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搶日產內幕2】一反電動車只做代工承諾 劉揚偉入主日產盤算曝光
各界好奇,從接手董座就積極發展電動車新事業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一直強調,鴻海「不做品牌、只做代工」,以CDMS(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商業模式,替所有的車廠服務的他,為何會冒著得罪品牌客戶的風險,直接出手入主日產?
「Young(劉揚偉)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電動車的出海口。」一位汽車業高層點出關鍵。「就算鴻海與裕隆集團合資的鴻華先進打造了首台電動車n7(鴻海代號為Model C),今年在台灣可以賣上萬台,但跟日產1年可以賣3、400萬台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該高層進一步分析。
尤其2年前,劉揚偉喊出2025年要搶下全球電動車市場5%的市占率,電動車相關零配件營收將衝上兆元的目標,以現在鴻海的合作對象,除了納智捷外,包括Lordstown、Fisker、Indigo等新創車商都陸續出狀況,在傳統車廠方面,雖已洽談多家業者,也只聞樓梯響,仍無實績。
「就像老郭(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吃下日本夏普,幫面板找出海口,如果劉揚偉能拿下日產,這個排名全球前十大車商當出海口,就能幫自己喊下的承諾解套。」業內人士分析。
畢竟,日產擁有全球經銷通路,1年有3百多萬台銷量,是過去鴻海入股新創車廠沒有的利基。「更何況,日產擁有的油電車技術,也是劉揚偉相當覬覦。」資深車業人士直言:「全球電動車銷售趨緩,反而在對油電車需求大增,若能取得油電車技術,對於擴張其他代工訂單絕對有幫助。」
入主日產,除了掌握可靠的出海口外,更重要的是,過去劉揚偉推動的MIH電動車聯盟,長期欠缺國際汽車母廠支持,如果能讓日產加入,等於讓台灣相關產業都有機會切入全球汽車供應鏈。「一旦吃下日產,對遲遲無法替成員產生效益的MIH聯盟來說,絕對是劑強心針。」一位MIH聯盟成員不諱言說。
「今年以來,深陷營運黑洞的日產股價暴跌4成,市值僅剩百億美元,對目前市值超過700億美元,手中現金滿滿的鴻海要拿下並非難事。」業內人士說。一位鴻海內部人士也直言,日產現階段不僅缺錢,更缺的是能立刻銷售的電動車種,鴻海與鴻華目前手中開發的車款,都可以變成日產的「即戰力」,「相對本田的主力還是燃油車,日產與鴻海反而是最佳組合,與鴻海合作,會讓日產在日本,甚至歐美市場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更多鏡週刊報導
【封面故事】派鴻海大將赴法找雷諾 劉揚偉阻本田、日產合併內幕
【鴻海搶日產內幕3】搶親日產拚電動車出海口 車業:三大難關待克服
【鴻海搶日產內幕4】本田日產三菱團抱抗鴻海 爾必達破產前例讓劉揚偉急事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