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工業生產指數連9紅 陸系車款提高國產化比重衝擊仍在

圖為2024年3月27日,美國紐約車展,現代汽車展示2025年版的TUCSON。路透社
圖為2024年3月27日,美國紐約車展,現代汽車展示2025年版的TUCSON。路透社


經濟部統計處今(23)日公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2.35,年增10.29%,連9紅,表現符合預期。不過,陸系車種全納管,且「國產化」比重逐年提高的衝擊仍在,以致汽車及其零件業生產指數仍持續衰退,已「連7黑」,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預估,最快12月或明年1月才會恢復。

此外,上周公布的外銷訂單,資訊通信產品因手機拉貨動能放緩,以致訂單表現不如預期;不過,今天公布的11月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生產指數為136.24,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7.98%,連17個月正成長。

黃偉傑說明,這與外銷訂單有一部為海外生產有關,但工業生產指數僅反映國內生情形,受惠AI浪潮,包括高階半導體、高階伺服器都在國內生產,因而呈現工業生產、出口一致暢旺,但外銷訂單卻有落差。

日前,經濟部產發署宣布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國產化比重逐年提高,新車上市第一年國產化比例要達15%,第二年提升至25%,第三年要達到35%;該新規定已在今年10月14日正式公告,並回溯8月1日生效。

由於國產汽車零組件仍需時間驗證,以致近期汽車及其零件業生產委靡;11月汽車及其零件業生產指數99.6%,年減9.66%,已連續7個月負成長。

黃偉傑說,據受查廠商回應,最快能在12月好轉,但比較確定是明年1月才會恢復。另外,除了缺料外,國外市場庫存去化的情況不一,目前看,汽車零組件、整車製造的衰退已開始慢慢縮小,明年應能復甦。

整體看來,工業生產仍呈現科技業強、傳產弱的格局;黃偉傑坦言,今年是復甦不均的一年,高科技表現不錯,傳產不好;高科技受惠AI浪潮,使得高階半導體、AI伺服器產能大量開出,帶動機械設備、半導體設備產能慢慢成長;但終端需求不佳,中國疫後復甦也不如預期,過剩產能外溢,造成全球產品供給過剩,擠壓我們傳產訂單。

另外,高階科技產業也有不均,黃偉傑表示,半導體成熟製程、面板都受到擠壓。

展望未來,黃偉傑指出,明年有兩大觀察重點,包括美國川普新政如實施,政策力道有多大;再者,中國的救市政策對其國內經濟成長拉動力道有多少;全球兩大經濟體將關乎今年復甦不均的狀況,明年會不會好一點。

統計處預估,1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約在100.97至104.97之間,年增11.9%至16.3%;據以此推估,全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將在95.07至95.4之間,都將登上史上第三高,僅次於2021、2022年,年增11.1%至11.5%。

更多太報報導
利用設址101大樓進行詐騙 賈永婕:我差一點也變受害者
廠商觀望中 經濟部調查「川普2.0拉貨潮」還沒來
手機拉貨熄火 11月外銷訂單不如預期 全年接單拚第3高、重返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