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才經痛 當心子宮生病了
經痛是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有不少女性深受其苦,一些人甚至伴隨噁心、嘔吐,影響生活品質。專家指出,經痛分為原發性、續發性,前者常見於青春期女性,但若是過去沒經痛,30歲後突然出現,就要檢查是否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問題引起。
昨是婦女節,《中國時報》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謝汶圻、何鎮宇分享「婦女要健康─精準醫療擊退婦女病」,獲民眾熱烈響應。
謝汶圻表示,經痛是月經周期相關的子宮疼痛,表現方式為下腹部絞痛或悶痛,會出現在月經前,或正在來時,影響心情表現、食慾等,除下腹部疼痛,還會延伸到腰,只要是月經相關,都統稱為經痛。
經痛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經痛不妨礙日常活動;中度經痛會影響日常活動,但不需臥床休息;重度經痛則需臥床休息,甚至可能伴隨噁心、嘔吐、頭暈等全身性症狀。
謝汶圻說,原發性經痛,指的是沒有任何骨盆腔病理變化、沒有任何結構異常的經痛,大多出現在青春期女性,通常在初次月經後1至2年內開始,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主要是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導致子宮強烈收縮。
至於續發性經痛,則由骨盆腔病理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引起,通常在30歲後開始,或沒有經痛的女性中突然出現,這類女性通常會伴隨性行為疼痛、藥物治療無效等問題,提醒民眾務必接受檢查。
何鎮宇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一般是良性的,是子宮內膜的細胞亂「跑」到不對的地方所致,若跑到卵巢,就變成巧克力囊腫,若跑到肌肉層,就變成子宮肌腺症,如影響懷孕,可吃調經藥、黃體素抑制增長,若已長出一顆瘤,則可透過外科方式移除。他表示,若出血很久、出血量大、月經亂,都建議到婦產科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