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15【地方迴聲】看在地電影躍登國際!《悲情城市》《飲食男女》《再見瓦城》《老狐狸》《富都青年》讓台灣與世界零距離
電影是台灣與世界交流的重要管道,越在地如何越國際?侯孝賢早已用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得獎片《悲情城市》告訴世人。本期三、四月府中15【地方迴聲】放映主題,策劃了一系列在地氣味十足電影,帶觀眾在台灣與世界握手,亦是深度文化旅行。因為影像是探索地方文化的第一印象,從中品味歷史與情感的迴響,也能喚醒集體共鳴與當代思考,讓台灣與世界零距離。
一生必看的電影《悲情城市》在府中15播映4K數位修復版,大銀幕上體驗梁朝偉「我是台灣人」經典台詞,劇力萬鈞。而片中所紀錄刻畫的臺灣社會風貌與人物故事,至今依舊在為那一代台人所代言。
由四個短片組成的集錦電影《光陰的故事》數位修復版集結了楊德昌、柯一正、張毅與陶德辰為台灣新浪潮電影所樹立的代表作,彼時1970年代三廳電影開始沒落,那正是台灣電影人在為台灣電影找出路的嘗試之作。如今台灣電影又面臨到需要重新找出路的時候,《光陰的故事》是一個啟示,也能帶來啟發。
【地方迴聲】主題單元此次挑選李安導演的父親三部曲的《飲食男女》,描述圓山大飯店老師傅失去味覺之後,在家開始正視與家中三女兒的相處關係。不能說的話配上國宴級的晚餐,道盡台灣家庭詩篇裡的留白美感。《王哥柳哥遊台灣》上、下兩集是李行導演的電影處女作,第一集在 1959 年小年夜上映、兩集相隔兩週上映且大賣座,一口氣能將台灣名勝遊覽完畢,也是台灣台語喜劇電影必提經典。
出身美術指導的王童導演所執導的《無言的山丘》有著精實的考據、講究的佈景陳設,是「台灣近代三部曲」繼《稻草人》、《香蕉天堂》之後的第三部。本片重現上世紀 20 年代治時期台灣人的常民生活、底層勞工的生活質感,還有編劇吳念真「在地味」十足的對白,加上演員澎恰恰、黃品源、文英、楊貴媚湛詮釋表演。電影在金瓜石礦場實地拍攝,把台灣美景、特殊地形悉數收錄,後來也吸引不少觀光客觀光。與《飲食男女》一樣,都是比《黑白大廚》還要早個 30 年就懂得以影視作品行銷推廣台灣美景美食的電影。
白景瑞導演的《家在台北》是第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歸亞蕾)與最佳剪輯獎得獎片,柯俊雄、歸亞蕾、張小燕等人都有演出。故事描述 1970 年代一群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回到台北、猶豫在去留的過程。他們是比李安《喜宴》更早一代的「美國夢」實踐者,現在看來,是海歸派把台灣視為家、視為根的起點電影。張毅導演《我這樣過了一生》改編自蕭颯小說《霞飛之家》,是1985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獎、女主角獎與改編劇本獎得主,成績可說是與1970年的《家在台北》一樣好,電影也都在肯定臺灣女性對家庭、社會的貢獻,由此可以看見女性觀眾市場、女性意識在台灣崛起的痕跡。
劉若英的從影出道作《少女小漁》改編自作家嚴歌苓小說,則是女孩離開家鄉,在美國異地嘗試掌握新人生的過程。這類失根青年的故事,還有緬甸導演趙德胤透過《再見瓦城》以東南亞視角再述說一次:趙德胤導演把他在緬甸的姐姐追逐「台灣夢」的故事改編翻拍成電影(這是趙德胤拿手功夫,他的紀錄片《翡翠之城》則是拍攝自己哥哥故事的紀錄片)。《再見瓦城》是不少東南亞到台灣打工、或到泰國打工必經的一段冒險過程,電影以一個心碎的愛情故事包裝,柯震東完全適任,電影最終風光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等8項大獎。
曾獲得南方影展首獎的紀錄片《靈山》由擁有太魯閣族原住民+閩南人血統的蘇弘恩導演所拍製,該導演身份多元,且長期關注社會、原住民議題,《靈山》以16毫米電影膠卷拍攝,在長鏡頭、現場收音、配樂設計等技術面表現很穩之外,蘇弘恩跟拍阿公的日常也有著節制卻深刻的情感,電影紀錄原住民部落生活也運用了文獻、新聞影片的交錯剪輯敘事,一舉將臺灣百年來殖民、解殖民歷程悉數記錄。2018年上映的山林喜劇電影《山的那一邊》由蘇達、撒基努與小薰幾個優秀的原住民演員為「台灣原住民電影」做出新定調,體質是用公路探險瘋狂喜劇形式,搭配台灣美麗山林景色背景,講述一連串烏龍事件集結而成的真實人生群像故事。
【地方迴聲】反觀海外,2022柏林影展金熊獎作品《桃子樹的最後豐收》猶如西班牙電影版的《哈勇家》,西班牙女導演卡拉西蒙拍出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桃農生活,也拍出他們的生存危機,電影裡面的演員,真實身分都是農夫和老師。 2024 柏林影展金熊獎得獎片、並代表塞內加爾參賽 2025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競逐的《達荷美:祖靈回家 》這部轉型正義電影,紀錄了法國把文物返回非洲的過程,旅行中激盪出的文物與神靈互動、死者與生人對話,超越了生死、精神與物質,更跨越現實和戲劇的界線,以虛實互為表裡,將人類文明意念以高明拍攝技法做呈現,是影像詩等級的必看電影。
曾在影展圈造成一股炫風的馬來西亞電影《虎紋少女》以來西亞鄉村裡的活潑少女為中心,隨著月經初到,她竟也開始魔獸化、或說是惡靈纏身?家人和社區除魔也不是、醫病也不是,各種荒誕的劇情開始超展開,在地生猛風格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觀影經驗;《在車上》導演濱口龍介新作《邪惡根本不存在》的「意想不到」程度亦不遑多讓:該電影保持了導演用大量對白建構故事的特色,對人性、行為模試的各種哲學思辨仍是大家喜歡的「日式生活」情境,《邪惡根本不存在》更在地描繪了住在東京近郊山村的父女與大自然相處的平凡生活,然而最後卻有激烈的轉折,呼應片名,也激盪觀眾思考餘韻。
蕭雅全導演的《老狐狸》描述1990年代台灣社會裡的一個單親父子小家庭,爸爸是善良的好人,但不懂投機賺錢,但兒子急著實現母親願望,總想著要買房子,父子關係因而產生矛盾。蕭雅全導演把台灣街巷、小住家與店家都拍出極為在地的濃烈台灣風格,是越陳越香的一部台灣電影。馬來西亞電影《富都青年》由王禮霖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吳慷仁為角色努力瘦身和曬黑、因而成為金馬影帝,且電影在台灣破億,在現在看來,依然是非常驚人的成就。
四月適逢清明兒童佳節,大賣17億美元(558億台幣)的《腦筋急轉彎2》也來與府中15一起共襄盛舉。本片為2015年電影《腦筋急轉彎》的續集,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華特迪士尼影業共同製作,電影延續前作幽默、深刻情感描寫,並進一步以青春期為題、還加入了新情緒角色,陪伴家長與孩子在成長的跌跌撞撞中,不忘永保童心。
▶本文授權轉載自 雀雀看電影
▶歡迎加入Yahoo奇摩電影戲劇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