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比部屬年輕怎麼帶人、騎樓道路難走 長輩和輪椅族好苦 台灣高齡友善環境準備好了嗎?
台灣在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203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2070年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達到46.5%,而內政部公布2024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只有13萬4856人,再創低點,打破傳統觀念中龍年生育率高的慣例,台灣人口結構在這些年,是非常劇烈地變動,越來越多老人,但我們的社會似乎在各方面都沒有準備好,像是高高低低總是不平的騎樓和道路,讓老人家或輪椅族行動很不方便,或是長輩動作比較慢,餐廳店家對他們可能不夠有耐性,以及老人居住環境的改善,多種面向,都顯現台灣還不是一個高齡友善的地方。
日照中心照服員:「阿公阿嬤我們手抬高了嗎,(有抬高)讓我看一下趕快。」
拍手抬腳按照節奏律動,阿嬤阿公超有精神活力滿滿,日照中心的照服員帶著長輩練肌耐力,而過年快到了也來互相講吉祥話拜年,這樣的互動是要促進認知功能,大家氣氛很歡樂,80歲的秀卉阿嬤人很開朗,來日照中心上課已經7年,她是獨居長輩小孩每周都會回家陪她,秀卉阿嬤說平常生活只敢去固定的店家。
長輩秀卉阿嬤:「我習慣要吃什麼東西我會自己去買,我去買東西,就買那個...那個店面比較熟的老闆,因為我五十塊、十塊錢我搞不清楚,一千塊和五百塊和一百塊搞不清楚,所以我去買東西會找那個店面,已經跟我很熟悉的店面買,他就會知道你拿這個是多少錢。」
阿嬤說很熟的店家對她很好,不熟的怕人家會不耐煩,而秀卉阿嬤這一年來眼睛不太好,如果出門會帶雨傘當拐杖。
長輩秀卉阿嬤:「走比較慢一點,走到路旁邊不要走到路中間,走...盡量走在路旁邊,就是要跨步就是雨傘先跨下去,腳步才跨進去這樣,自己慢慢走不要走太快。」
用雨傘探探路面情況,怕自己踩空或被絆倒,台灣有很多上上下下的騎樓階梯,長輩在生活中小心翼翼很多不方便,台灣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2030年總人口開始低於2300萬人年齡中位數是48.7歲,到了203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2070年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達到46.5%,國家人口幾乎一半都是老人,內政部公布2024年人口統計數據,台灣新生兒人數只有13萬4856人,再創低點,打破傳統觀念中龍年生育率高的慣例,人很少又很老,但我們準備好了嗎?
伊甸基金會鶯歌大湖日照中心主任吳耀綺:「我們的長輩需要一個那個,叫做高齡友善環境,因為退化,腳的不方便所以說他就...他可能走一走,就可能就需要坐下來休息,或者說走...或者說那個會有一條比較平坦的路,可以讓他行走,或者說他過馬路的時候,他過馬路的時候,那個車子可以自動的那個禮讓,社區對長輩的那個了解跟認知,是不是到位,那個就是說每一家的商店,能不能就是說很友善地對待的對待那個老人家。」
生活中大家能否同理老人家比較慢的需求,路況是不是讓長輩能行走安全,輪椅能暢行無阻嗎,還有台灣很多舊公寓,只有樓梯沒有電梯,一旦老人家腳不舒服,就等於是困在樓上,種種狀況台灣都需要更多的「識老教育」。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我們很多的公寓又沒有那種,所謂的可以讓老人家可以坐那種椅子,電動椅子這樣下來的那種設備,所以很多老人家根本就不出門了,那這種老人家如果一旦不出門的話,他就會產生社會退縮,也就是他會跟外界越來越沒有接觸,那這種情況底下他可能就會容易失智,或者是容易有憂鬱症等等之類的。」
而現在越活越長,很多人退休往後延,或不少銀髮族再回到職場,可能是缺錢的經濟因素也可能是增加社會互動,學者就認為台灣缺乏職場倫理的再形塑。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我們過去就業市場的職場的倫理是,幹部或是主管都年紀比較大的,部屬都年紀比較輕的,可是現在慢慢改變了,改變可能有越來越多的是求(職),如果是剛進入職場的這些,重新進入職場的這些,年紀比較大的這種我們講銀髮族好了,他可能就會成為別人的部屬,我們在一般的這個學校教育裡面,對於老這件事情我們是沒有在教的,我們從來不會去教學生,怎麼面對一個老化的社會,已經在老化的社會,所以很多年輕人,搞不好不曉得如何跟老人家相處,尤其是如果他沒有跟阿公阿嬤,住在一起的情況底下,他根本不曉得跟他如何相處,所以他可能會不曉得怎麼去指揮(年紀大的部屬)。」
學者認為不同世代要互相了解有同理心,年輕人和長輩都要學習跟對方溝通,不用倚老賣老也別以職位壓人,我們每個人就都是未來的老人,面對老化從你生活中就該開始學。
更多 TVBS 報導
南韓65歲以上人口達20% 進入「超高齡社會」
永世之毒!恐致癌的PFAS無所不在 「食品包裝」最常見
七縣市邁入超高齡 學者憂:勞動力恐不足
年輕人持續流失 韓釜山恐剩「老人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