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就診難 牙痛只能拔
本土小牙醫聯盟上街頭反對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稱台灣沒有真正的偏鄉,計畫上路後恐大量開放國外學歷牙醫師實習名額,崩壞醫療認證體制。深耕偏鄉服務20年的醫療奉獻獎得主簡志成直言,偏鄉醫療現況只剩下「牙痛就拔掉」這招,希望計畫盡快上路,才能及早為偏鄉民眾多保留一顆牙。
雲林縣古坑鄉石壁部落位在海拔1350公尺,民眾到斗六市區看病要花上近2個小時,縣府雖提供「幸福巴士」巡迴醫療服務,但一周僅3班,村裡也時常發生小孩或老人突然牙痛,無法立即得到治療的窘境。
簡志成表示,雖說偏鄉居民到市區就有醫師,但是孩子由阿嬤照顧、媽媽是外配,要如何到市區?就算有巡迴醫療服務,平時還要顧農事,碰到採收季節,只好忍著牙痛工作,痛到最後只能拜託醫生拔掉,這是都會區遇不到的情形。
「對偏鄉居民來說,只要通過國家考試,拿到牙醫師證書,就是合格的醫生。」簡志成說,目前全台約1萬6000位牙醫師,只有5%人力願意投入偏鄉,供需遠遠不足,更別說接下來要推動的長照政策、在宅醫療等。他呼籲優化偏鄉牙醫計畫盡快實施,讓有意願的牙醫師投入服務,為偏鄉居民多保留一顆牙。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江錫仁表示,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初衷是提升偏鄉民眾就醫品質,不僅是國內首次的牙醫精進計畫,也盼增加偏鄉牙醫覆蓋率,一旦撤回,計畫就會變得遙遙無期,偏鄉缺醫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損失的還是偏鄉民眾,到時誰又要負責?全聯會認同本土醫師優先,政府除應把關人力外,重點還是要想辦法「留人」,讓服務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