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師資荒 招聘6次才找到老師

RC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瑩光教育協會、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7日共同舉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師資培育支持系統建言公聽會」。(劉宗龍攝)
RC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瑩光教育協會、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7日共同舉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師資培育支持系統建言公聽會」。(劉宗龍攝)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執行迄今已滿8年,教育部每年投入25億元的經費,但對於降低教師流動率效果仍有限。一名來自金門的學生團體代表感嘆,教學資源不足或師資流動率高,都是偏鄉學校無法避免的困境,他在高中階段便曾歷經6次招聘才找到物理老師的情況,認為教育部制定政策幾乎不重視偏鄉與小校,盼政府能改善此問題,創造更公平的教學機會。

立法院於7日舉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師資培育系統建言民間公聽會,多個教育及學生團體出席。來自金門的學生團體「一滴優教育協會」理事長蔡其曄表示,偏鄉地區教學的最大問題在於師資招聘與留任十分困難,即便《偏教條例》試圖透過6年服務限制穩定師資,卻恐導致降低年輕教師報考意願。

蔡其曄直言,非常多老師受家庭與生涯規畫等原因影響,大多在金門任教的第2、3年重考,就算多了離島加給,也不願在金門待滿6年。

蔡其曄指出,偏鄉小校教學多元性無法比擬都會學校。以高中端來說,108課綱新增多元選修課,各校開設選修班級數需達1.2到1.5倍,且每班人數不能低於12人,偏鄉小校很難達到標準。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表示,過去許多論述認為,放鬆偏鄉教師證照資格,以招募更多人力,但教師專業證照是教育品質的重要制度,而非透過放寬專業證照制度來濫竽充數。

全教總為此提出4項建議,包含:積極開放專任教師職缺,減少代理比例;重構久任獎金制度,取代綁約6年的限制;提高進修福利,減輕教師負擔;跨部門合作,提高家庭功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