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商機|台達電95%儲能業務來自海外,穩居儲能概念股龍頭!背後考量是什麼?
走進電源大廠台達位於桃園中壢的第5廠區,戶外空地旁椰子樹下有一排印著Delta字樣的儲能機櫃。再往前走,則是一輛輛正在充電的電動車。旁邊的大樓就是台達能源產品的營運重地。
台達是台灣最早布局儲能產業的業者之一。
13年前跨足太陽能、10年前再成立儲能事業部,一路從電池、電源控制器、功率調節器等零組件的製造,到組裝一個系統機櫃,目前全台有6成儲能專案是由台達安裝建置,「台達應該是全世界唯一做儲能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公司。」台達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經理陳治閔自豪地說。
台達哲學:先挑難的、大的做,再來就簡單
從全球電源供應器龍頭變身變為儲能市場大咖,台達電究竟如何走進儲能領域?
「一開始台達從消費性電子的電源做起,當時用電效率並不高,所以創辦人決定要做好電源效率。」陳治閔透露,就是鄭崇華當年的初衷,讓台達電一路從消費性電源供應器,走進伺服器、工業電源、不斷電系統、太陽能逆變器,最終走到現在的儲能系統,這也造就了台達的優勢,「我們有長達50年電源的基礎,又擅長客製化。」
台灣的儲能設備業者,以發展本地市場為主,先在台灣「練兵」再伺機進攻海外,但台達電卻走一條相反的路,台達目前的儲能業務高達95%來自海外市場。
陳治閔解釋,儲能主要跟著再生能源發展做為配套,其中太陽能發電是主力,而太陽能需要有大片土地放置面板和充足日照的條件,這在台灣並不容易。相對的,在美國或歐洲一個測試案場建造規模就是新台幣1~2億元,且電廠搭配儲能系統已經是常態,以美國夏威夷為例,太陽能與儲能系統的配置比例達到1:1。但是台灣再生能源建置較慢,儲能需求相對有限。
在電力系統的產業鏈中,儲能因為同時被供電與用電端需要,是應用面最廣的技術,不僅再生能源電廠或發電機旁要設儲能櫃,用電端如前面提到的電動車充電站,也需要儲能櫃調配充電站上的太陽能電力充放,「再生能源和儲能系統的相互依賴性是百分之百。」陳治閔強調。
陳治閔表示,目前台達海外市場主要在歐、美和日本,並將在明年進一步拓展東南亞和澳洲。儲能相關設備仍在台灣生產,但未來無論中國、泰國、印尼、美洲、斯洛伐克等地的工廠,都可以彈性依據客戶及政府政策要求進行生產,這是台達具備的優勢。以台達曾經手建置的一個日本太陽能結合儲能案場為例,當時因假日時發電量供過於求,控制中心指令一下,太陽能暫停供電,由儲能設備接手供電,順利通過當地的考驗後,客戶也因此信任台達。
台達電
董事長:鄭平
成立:1971年
公司營收 :2023年營收新台幣4,012億元
核心業務:電源零組件、電動車、樓宇自動化、能源基礎設施
主要客戶:鋼鐵業、電力業、充電站運營商
台灣表前儲能佔98%,要改變需調整電價和補助雙管齊下
透過整合內部都在研究「電力」的資通訊基礎設施事業群、電源事業群,讓台達有提供一條龍服務的能力,其中台達電自製的功率調節器(PCS)扮演重要角色。PCS屬於雙向電力轉換器,可以將太陽能、風力發電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力與既有的電網做調節、整合。
在儲能設備中同樣扮演重要角色的鋰電池,陳治閔表示,由於市場上目前可取得的來源多而穩定便宜,因此台達採外購而沒有自製的考量,選擇站在別人肩膀上(電池芯業者)發展系統整合,做好電池管理系統。
儲能應用可以分為表前(與電網或再生能源發電端相關)與表後(工商業或家用)。台灣98%的儲能應用屬於表前,由台電主導,透過調頻補助政策來促進,表後儲能市場則因為電價差異小和成本高而普及率低。
陳治閔強調,如果尖峰和離峰電價差距不大,或者對建置儲能設備的業者沒有補助,那廠商對於投入儲能的誘因也低。他分享到德國慕尼黑考察時,看到多數家庭在陽台都裝太陽能和儲電設備,「歐洲電價高,台灣是因為有台電扛,民生用電相對便宜,覺得沒有急迫性,因此民眾想透過儲電設備節省電費賺電價差也比較難。」
儲能設備市場的特性,和過去台達多年累積的電子產品非常不同,共通點則是都以外銷為主。每一個案場的地理條件和需求都不相同,從前期評估到確定進場建置,可能要花掉至少一年時間。但等到建置完成,後續的維護和定期更換零件,以及可能擴大儲電量再增加的新訂單,讓一個案子後面可以創造長期的穩定收入。
「如果只打台灣的儲能市場,你沒有能力打世界盃,根本打不了國家盃。」陳治閔比較,國際的儲能發展較台灣快5至8年,台達學習海外市場的儲能技術與經驗,再帶回台灣可以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台灣是減碳放牛班?CCPI指標全球倒數第8,環境部斥黑箱:不接受這樣的評比
塑膠出口遲早被納管!《全球塑膠公約》44場會議破局背後,台灣產業界該注意的訊號
責任編輯:林美欣
更多報導
搶票預備!台鐵、高鐵12/26起開賣「春節預售票」:時刻表、班次調整⋯懶人包一次看
新應材1月中上櫃!明年半導體特化「成長上看30%」:為何它是晶圓良率隱形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