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織"態 鳳梨葉從田野到衣櫃
台灣每年鳳梨產量多達三十八萬噸,間接產生大量鳳梨葉,過往,這些葉子全都當作廢棄物處理,有業者看中鳳梨葉的纖維,具有韌性又有彈性,加以改造後,製成衣物。今天封面故事 果然有葉思 要帶您看到 這些曾被農民丟棄的鳳梨葉,如何從田野華麗轉身、變成一件件美麗織品。
一大片鳳梨田,農民採收的不是鳳梨,而是帶刺的鳳梨葉,昔日,它被打入土壤堆肥,如今大翻身。
屏東九如鄉農會主任 陳國政:「第一道的取纖機去完成,第二道是還沒有刮乾淨的果肉,或者是殘渣。」
相中鳳梨纖維韌性又有彈性,全台第一座的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場,一進一出,不到30秒,鳳梨纖維,歷歷在目。
屏東九如鄉農會主任 陳國政:「感覺滿有成就感的,所產出的纖維品質,比較白 比較軟。」
以往人工刮,1片5-10分,換算1小時,最快的話,只能刮12片,而機器取纖,每小時可以取200公斤,4千片的鳳梨葉。更想不到的是,機器取纖,過濾出的渣料,都還可以再利用。
屏東九如鄉農會總幹事 龔泰文:「直接可以送到紡織廠去,混棉 去做紡織,纖維只有1% 99%是渣料,渣料就是去做人工皮革來使用。」
「這裡從零到有。」
採訪當天,農會正接待下游紡織業的廠商和其他農會,了解從採收,集貨運輸,到場內自動化的過程。
台南關廟鄉農會主任 黃國斌:「因為你要從田裡採收到這邊的話,過程和運輸方面要怎麼去克服,我們在評估是效益問題。」
屏東九如鄉農會總幹事 龔泰文:「因為他紡織業需要的量很大 也是外銷,台灣的鳳梨纖維,我們也有做產銷履歷。」
年產200公斤的鳳梨纖維,由桃園一家廠商全部收購,經過紡紗,織布,製成帽子和襪子,衣物,帆布鞋和布沙發,鳳梨葉大翻身,也運用在這裡。
纖女鳳梨絲工作坊主持人 許玓雅:「我們逆著刮,讓它整片 整片這樣剝。」
號稱一朵花的許玓雅,回到台南關廟為家鄉服務,從文創,到2021年成立鳳梨絲工作坊,深耕地方創生。
纖女鳳梨絲工作坊主持人 許玓雅:「我們可以藉由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影響別人,變成盛開的一朵花,我就住在關廟 這裡出產的就是鳳梨,我可以取到大量鳳梨葉的纖維,所以我才開始推廣。」
運用在地資源,教導社區中高齡婦女從手工取纖到織品的手作技藝,進而幫助鄉親就業。
社區學員 廖淑如:「退休的 或者是在家閒置的,那也可以來參與這一份工作,讓它能夠永續地經營。」
社區學員 顧淑芳:「打發在家的時間,又有一份收入。」
退休後二度就業,在工作坊找到了春天,而許玓雅計畫把這朵花的力量,擴及到社福團體。
纖女鳳梨絲工作坊主持人 許玓雅:「做纖維它需要很大量手工,我們可以減少農廢,然後又可以幫忙人家工作,很棒的良善的循環。」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97歲阿公當學生 樂齡中心好榜樣
體育老師入班 失智長者活力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