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秒有1人失智 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罹失智症風險較常人高3倍!
睡眠問題和失智症竟相關?醫師提醒,睡眠障礙會提高失智症風險,睡眠品質差可能造成「睡眠剝奪」,導致β澱粉樣蛋白、濤蛋白等失智症因子無法排除,演變為阿茲海默症的「退化型失智」,也可能因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缺氧,導致「血管型失智」,不得不慎!
根據WHO統計,全球每3秒有1人失智,且失智症為全球死因排名第7位,而根據國際研究顯示,睡眠障礙較正常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60%。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周昆達醫師表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已於2023年將「健康睡眠」納入降低失智風險的重要因子,他呼籲民眾應重視睡眠品質,若有睡眠困擾時應積極接受診療,以降低失智風險。
工研院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慈映表示,根據《2024台灣睡眠與失智調查》中發現,超過8成民眾不滿意睡眠品質,僅有6成尋求協助改善睡眠問題,且在對於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素,僅有3成民眾認知到睡眠與失智症風險有關,現況令人擔憂。
林口長庚感染及免疫科主任莊立邦表示,失智症有:退化性、血管性、混合型等型別,睡眠障礙與失智症有雙向為為因果的關聯性,睡眠在預防失智症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睡眠過程中,腦部會進行自我清理,將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包括與失智症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和濤蛋白等物質,若這些廢物無法被有效清除,長期累積在腦部便可能造成神經損傷,進而增加罹患退化性失智症的風險;呼吸中止症也有可能因缺氧導致血管型的失智。
臨床上最常見的兩種睡眠障礙「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30%到40%的高機率共病可能(COMISA)。調查顯示,這些COMISA個案的失智風險較常人高3倍,因此莊立邦建議,失眠者應接受專業睡眠醫療評估,而不是一味使用安眠藥減緩失眠症狀,以及早預防與治療共病。
一名知名英語集團顧問侯先生,前年確診新冠後,引發失眠後開始服用安眠藥,有時吃了2顆安眠藥依舊睡不好,甚至出現心律不整、帶狀疱疹等不適,甚至出現短暫失憶,但一直找不出問題。直到他今年經睡眠檢測後,發現竟然是失眠合併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COMISA),睡眠呼吸中止次數還每晚達42次!
在遵照醫囑開始使用正壓呼吸器後,侯先生AHI(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最低已降為0,白天倦怠感消失,夜晚頻尿和心律不整狀況也明顯改善。他特別以自身經驗呼籲,積極治療除可改善健康狀況,同時可降低中風與失智風險。
周昆達也指出,許多民眾常因不舒服而不願意戴正壓呼吸器,但呼吸對呼吸中止症改善十分有幫助,希望有需要的民眾多學習適應配戴,改善睡眠呼吸問題,同時降低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