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市慘澹全因中國?陳鳳馨分析本田與日產合併背後:電動車趨勢已不可逆

本田與日產兩家公司23日於東京召開記者會,宣佈將展開合併談判,若再加上三菱汽車的加入年產量突破800萬輛,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於此同時,同為日本車廠的豐田汽車選擇在中國設立電動車工廠。媒體人在節目《東南西北龍鳳配》中解讀,日本車廠的兩種不同決定,顯示的是中國電動車帶來全球汽車大廠競爭格局的重新洗牌,而電動車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陳鳳馨解讀,本田與日產合併談判的背後,表面上來看是中國電動車的低價傾銷造成傳統車廠的銷量下降,但實際上,兩家公司始終無法切入電動車市場才是在全球汽車的市占率、銷量節節敗退的主要原因。陳鳳馨引述凱基證券的報告指出,2024全球汽車銷量僅成長1%,2022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的年複合成長則以24%的速度快速擴張。另一份Global Data的預測,到2036年,電動車市佔率將從目前的約35%上升至52.9%,燃油車則驟降至22.3%。陳鳳馨指出,全球汽車的餅就這麼大,而電動車正在蠶食整個燃油車的市場,日產和本田此時抱團的「絕望之舉」,不只可能沒辦法成功拯救市佔,更有可能因為品牌定位不清銷量掉得更快。

與日產、本田選擇合併不同,豐田則在上海建立獨資電動車工廠,試圖複製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模式。陳鳳馨解讀,中國的電動車產業鍊有相當完整的聚落與規模,關鍵零組件的高度整合大幅降低了製造誤差和生產成本,這些都是豐田期待透過在上海設廠,就近運用中國的供應鏈與其他車廠競爭。

唐湘龍則認為,日產與本田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與當年錯失智慧型手機的Nokia如出一轍,錯過電動車轉型的大浪,意味著將被市場淘汰。而面對歐美地區築起關稅壁壘防止中國電動車傾銷,除了開拓新興市場尋找出口,唐湘龍點出明知可能會面臨關稅懲罰卻仍赴上海設廠的豐田,背後所代表的是在燃油車逐步成為夕陽產業的當下,擁抱電動車的速度,將決定車企在未來市場中的生存與地位,而中國在技術以及供應鏈的優勢將持續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