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料 中山大學研發環保減碳生物塑膠
果農在香蕉田裡採收果實,剩下的假莖有人用來堆肥或直接成為農業廢棄物,但在中山大學環工所的研究室裡,它是作成環保減碳塑膠的原料之一。
烘乾的香蕉假莖透過機器磨碎、過篩得到均質顆粒,加入萃取過的微藻蛋白等程序,產出可生物分解的環保塑膠,包括玉米芯、竹子、稻稈等農業廢棄物,都能做出環保塑膠。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張耿崚表示,「一是相對比較無毒的,第二個特點是它有減碳的效益,它跟我們的石化塑膠比起來,石化塑膠在開採,還有製造過程都有很多的排碳量,那生質塑膠相對是低非常非常多的,第三個優點就是可分解性。」
研究團隊指出,產製過程碳排量遠低於傳統塑膠生產,成品也能自行分解,希望幫大量農廢物找到新的附加價值。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二學生張惠君說道,「目前生質塑膠這塊還是滿新的,我們要如何去,能夠取代石油基塑膠物就是最大的問題。」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張耿崚指出,「在努力嘗試的,就是我們把這些材料把它拉成線材,那線材之後,我們就可以很輕易地進到我們一些,現在商業的3D列印機裡面。」
目前透過模組能做成各種可分解環保塑膠,團隊表示,已有民間企業前來接洽,期望在民眾仍高度依賴塑膠的狀況下,創造像是汽車內裝塑膠製品或是電腦等周邊配備等更多元產品,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中山大學全台首艘MIT迷你潛艇 實海自駕2小時刷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