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戒嚴風波未平 美日韓對抗中俄北韓東亞戰略遭挑戰
台北 —
南韓因戒嚴事件引發的政治危機,除了衝擊國內政局,也對東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同時,美中在區域對抗的動態也因南韓政局不穩而面臨複雜挑戰。
戒嚴事件升級 民眾示威衝擊總統官邸
南韓國會計劃12月14日對尹錫悅的彈劾案進行第二次表決,民眾要求彈劾的呼聲持續高漲。 12月12日,示威者首次突破警方警戒線,湧向首爾總統官邸入口。同日,尹錫悅再次發表全國講話,堅持戒嚴決策的正當性,並指責反對黨把持國會。他明確表態無意提前下台。
南韓國會當天通過了多項針對尹錫悅政府的法案,包括“尹錫悅內亂普通特檢法”和“金建希特檢法”,以及彈劾法務部長朴成宰和警察廳長趙志浩的議案。
政治動盪影響東亞戰略
由於尹錫悅親美、親日與反中、反北韓的外交政策是其與反對黨最大的歧見之一,再加上反對黨甚至公開呼籲南韓不要介入台海和俄烏戰爭,有分析人士擔憂,南韓的此次政治危機可能動搖美日韓聯盟在東北亞的戰略平衡。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表示,由於尹錫悅無法再執行總統的職務,對於南韓在外交與國防領域勢必造成不小的衝擊,特別是在中國與北韓關係緊密時,對南韓本身在東亞的戰略合作相當不利特別是面對中國與北韓兩大頭號威脅的夥伴關係時。
他對美國之音說:“南韓在備位首接手之前,會出現對外合作無法持續推定的情況,使南韓政府無法在瞬息萬變的美中對抗當中實時提出具體的時事對應方針或政策。中國與北韓即使關係已大不如前,但是在邊境貿易物流方面,兩國依舊維持相當穩定的發展。”
林志豪指出,如果南韓國內局勢持續動盪,那麼在完成所有的彈劾程序之前,南韓對於美中對抗過程當中衍生出的各項議題將會呈現相當被動的狀態,甚至可能只能虛應以對。不過他認為,美韓軍事同盟十分堅固,不太可能因為戒嚴事件引起太大的變化。
台灣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研究員盧信吉則認為,韓南韓執政黨的運作失常將使政府公信力的降低,包含對外政策在內,尹錫悅政府過去的承諾是否能夠落實,以及對於未來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執行是否能延續,都可能因為政府即將換屆而充滿變數。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防長與日本前首相菅義偉的訪韓行程就因此取消或延後,國際社會對南韓的信任度下降可能促使美國調整其亞洲盟友的戰略重點,更傾向於依賴日本。
“在美國無法確認亞洲協國是否能夠協助其霸權穩定的情況下,可能退而求其次將安全責任與防務轉尋日本協助,進而改變其東亞戰略的方向,如此劇變將成為未來南韓外交事務上的標籤,讓尋求合作的盟國間增添疑慮。”盧信吉說。
中國或趁機拉攏南韓
戒嚴風波亦為親中派在南韓的重新發聲提供契機。中興大學的盧信吉認為,本次戒嚴事件的導火線雖然是南韓國內主要政黨彼此爭奪政權造成的,但究其根本原因,仍可聚焦在北韓威脅等國家安全重點,以及“親美或是親中”外交政策的延續,在這個時間點就給予在野黨重新論述中國政策的機會。
他說:“一旦外交立場較為親近中國的南韓領導人獲得執政政權,則中韓關係甚至於南北韓關係都能夠獲得緩解,勢將排擠過去嘗試威懾北韓核武器政策的努力。”
盧信吉表示,過去兩年間,中國嘗試再次建立中日韓領袖峰會與自由貿易區的努力,原本將於2025年獲得追認,中國當然不會放過南韓政局混亂這個撿來的機會,將藉此拉攏南韓。
另一方面,中國近年來也積極推動中日韓領袖峰會和自由貿易區建設,南韓政局動盪為中國創造了機會。南韓國立外交院外交安保硏究所教授曹良鉉就此指出,中國當前更傾向以懷柔和經濟利誘的方式吸引南韓,而非透過軍事威脅或經濟制裁。他表示,2016年南韓在駐韓美軍基地部署薩德系統後,中國對南韓實施了“戰狼外交”,重創韓中關係,所以現在中國要利用機會見縫插針也只會以懷柔和利誘吸引南韓。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林志豪認為,就中國的立場而言,若韓中關係可以藉著南韓在野黨可能重新掌權而恢復2020年之前的友好關係,到達習近平曾經形容的“肝膽之交”或中國外長王毅形容的“君子之交”的程度,這對中國將會是相當的有利的局面,而單就經濟來說,中國很有機會拉攏南韓。
他指出,南韓雖然一直試圖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存度,但對於中國關鍵礦物的依存度持續提高,以至於2023年為止,南韓對中國進口依賴度已高達70%,中國對南韓進口依存度卻持續下滑,中國更有可能藉由南韓政局不穩時以新任大使派駐、擴大中韓多軌外交等方式,一舉提升尹政府時期的負面形象。
然而在軍事方面,林志豪認為,中俄聯合軍演還是會繼續,中方將利用編隊航行通過濟州島南部和日本對馬海峽,或是侵擾南韓領空識別區,以威逼手段將南韓的對中路線從親美再拉回中間。
他說:“中國的目的應該是要讓南韓降低對於台海和南中國海局勢的關心程度,使其重新回歸到類似文在寅初期在美中之間的避險策略。”
美國與東北亞的複雜局面
同時,特朗普政府的再度執政也為南韓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特朗普曾批評韓美貿易逆差,並要求南韓分擔更多駐軍費用。
林志豪表示,特別是特朗普再度執政下,尹錫悅無法代表南韓與特朗普對話,若再加上中國軟硬兼施的積極動作,南韓確實處在美中競爭中很不利的位置。
他說:“為了避免被特朗普過度強勢主導韓半島局勢,避免美國單方面與北韓對話,導致南韓在朝鮮半島議題被徹底邊緣化,‘降低尹錫悅風險,恢復政府正常運作' ,這應該是目前南韓國內朝野政局共識。”
台灣明志科技大學教授盧信吉認為,特朗普一向主張韓國必須在美國東亞防務上盡更多的責任,與南韓領導人是誰沒有太大的關係。
他說:“從過去的行事風格能夠推測,特朗普會更在意韓國政府是否能夠響應其亞洲戰略或者美國優先的政治承諾,而非領導人是否更替。”
盧信吉表示,無論南韓下一任總統是誰,特朗普的強人風格都將迫使他重新思考是否依賴美國東亞安全承諾,或者選擇扈從於中國新一輪的經濟庇護,又或者審慎評估是否研發能夠保護自己的核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