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文資建材銀行 助保存百年木門
台南市政府文化資產處2017年全台首創文資建材銀行,致力老建材搶救與再利用,近日高雄路竹百年蘇家祖厝拆除,其中2樓佛廳2扇木門被搶救送至建材銀行,尋求再生可能;文資處指出,迄今已媒合183案,像321巷藝術聚落、西市場等處,都可見木材、屋瓦等物件譜寫新生命。
日前路竹百年蘇家祖厝面臨拆除,引發文史界關注,多件珍貴文物去向更成為熱議焦點。文資建材銀行表示,經民眾搶救後,已有2扇木門被送來建材銀行;建材銀行專員侯成育也說,這2扇木門相當罕見,採西式彩繪風格融合中式工法,門板上開窗可見船影,寓有「一帆風順」的美好祝願,兼具藝術與文化價值。
他強調,建材銀行扮演角色是「中途之家」,針對收到捐贈文物都會希望幫它們找到安身立命之處;目前先就木門部分初步整理,同時考量文物有其歷史價值,已同步接洽台灣歷史博物館等單位典藏的可能性,期盼未來能公開展示,讓這些承載故事的建築元素,延續生命並成為未來文化景觀一部分。
文資建材銀行成立迄今,獲捐贈老屋建材已150案,媒合183案申請使用,舉凡木材、玻璃、五金等都有,最大宗的就是木材。侯成育提到,除了這些舊材料,偶爾也會收到文物,像過去台南佳里區也有一處百年老宅,整間公廳都是木頭彩繪的作品,每一幅都是藝術品,經過拆下重整,投入展示研究,賦予它們重生。
統計迄今媒合的183案中,使用舊料最多的就是321巷藝術聚落,侯成育說,當時剛好新營長勝營區面臨重劃拆除,這些木材轉往321巷藝術聚落,在不同空間繼續陪伴市民。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博物館整修階段於屋頂發現通氣孔,當時留存下來後,也被送至建材銀行;當市定古蹟「原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辦公廳舍」(考種室)修復時,重現屋頂3個通氣孔,其中1個即來自司法博物館,迄已101年歷史,另2個則請廠商仿作,3個相差百年的通氣孔跨越時空並存,也彰顯建材重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