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還要「乾濕分離」?吃東西時喝水到底健不健康?
大陸社交媒體小紅書上有一個話題熱度很高,吃飯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喝水?有人認為,食物和喝水必須分離開,不然澱粉會發生糊化反應,餐後血糖會升得更高。而另一部分人認為不應該,吃飯不喝水怎麼能咽得下去,而且飯前先喝湯不是能減肥嗎?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只對了一半。
吃東西的同時喝水,血糖升得更快更高
研究吃東西「乾濕分離」的試驗數量不多,但結果基本一致:相比單獨吃東西,吃飯或吃零食的同時喝水,血糖升高幅度更大,速度可能也更快。
對於健康人,喝水時的血糖和血胰島素最高值,都高於不喝水。喝水時的總體血糖反應(血糖曲線下麵積增量)比不喝水時平均升高68%。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多數人吃飯的同時喝水會升高血糖。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時,「幹濕不分離」很可能升高血糖。那麼,原因是不是澱粉的糊化反應呢?然而,大多數食物中的澱粉糊化溫度在50~80攝氏度之間,也就是,人胃內的溫度不足以讓澱粉糊化,糊化反應主要發生在食品加工和烹飪的時候。「幹濕不分離」升血糖,不是因為澱粉糊化。
目前,多數研究者認為真正的原因是,飲水加快了胃排空的速度,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快速進入小腸後,更快地被消化吸收,帶來更高的血糖水準。另外,水還可能協助腸壁細胞吸收葡萄糖並將其運進血液,使葡萄糖進入血液更早、更集中。
吃東西的同時喝水,血糖升得更快更高。
多數研究都顯示「幹濕不分離」升高血糖。可是,有俗語說「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也有研究支持餐前喝水能降低體重,是不是互相矛盾了呢?其實,這之間沒有矛盾。「幹濕不分離」升高血糖,有一個前提條件——吃的東西不變,量和成分都是一樣的。
而「餐前喝水降體重」的結論,來自不控制食物總量的研究。吃飽為止時,餐前飲純水可以減少部分人的進食量,攝入能量少了,體重也就隨著降低。不過,有些人無論喝不喝水,吃的都一樣多,餐前喝水也就沒法用來減肥了。
因此,「幹濕分離」不是必須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吃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