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便」情況最危險!醫示警:死亡、罹癌風險增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從排便狀況能看出健康警訊,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沒有每天排便又排軟便」的人是最危險的族群,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罹癌風險全都增加,其次是排「硬便」的人,要小心心臟病的風險。
▲從排便狀況能看出健康警訊。(示意圖/資料照)
錢政弘在臉書發文表示,談到排便習慣,經常被問2個問題,「我每次吃完東西就想去大號,這會不會有問題」、「我2、3天上一次大號,這算正常嗎?」對此,他找到了一篇2022年美國人的研究報告,可以解答這些疑問。
錢政弘指出,研究將大便型態分成三類,軟便(鬆軟糊狀)、正常(長條成型)和硬便(小顆硬塊)。最標準的情況是每天上一次廁所,且排出正常的大便。
▲錢政弘指出,最危險的族群是「沒有每天排便又排軟便」的人,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罹癌的風險都增加。(圖/翻攝自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此研究根據1萬4574未成年人,平均追蹤7.6年,統計發現「每週排便4次軟便,死亡率多1.78倍,心血管疾病多2.3倍,癌症多2.4倍」、「每天上一次軟便,死亡率多1.3倍」、「每天上多次軟便,無增加風險」;「每週排4次硬便,死亡率多1.5倍, 無增加癌症或心血管疾病」、「每天上一次硬便,心血管疾病多2倍」、「每天上多次硬便,無增加風險」。
從該篇研究得到以下4點結論:
1.每天排便多次,不管是排軟的或硬的大便,都沒有增加疾病風險,不用擔心。
2.最危險的族群是「沒有每天排便又排軟便」的人,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罹癌的風險都增加,其次是「排硬便」的人。
3.每天都「排硬便」的人,要小心臟病的風險,排不出來時,寧願多上幾次,避免過於用力。
4.沒有每天排便的人,如果大便沒有太軟或太硬,並沒有增加疾病風險。
錢政弘指出,影響排便次數或形狀的原因很多,跟飲食習慣、腸胃道機能、情緒、日常活動量都有關係。如果大便偏軟或者偏硬,有很大的原因是腸道菌相失衡引起,連帶著會引起各個器官慢性發炎和免疫失調,包括腸躁症、心臟病、糖尿病、肥胖、脂肪性肝炎、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冷死人是真的!」降溫4類人當心 冒7症狀別拖了:快就醫
50歲男超愛吃鍋…2年養出「胃癌」!醫示警3類地雷食物
手搖飲也有!「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 專家:罹大腸癌風險增
內褲又濕又臭!尿完穿褲子「又流出來」 醫曝6大原因
看更多相關新聞
一盤就700大卡!醫曝「5隱藏版高鈉食物」吃了水腫又發胖
天冷吃薑母鴨!82歲翁「1習慣」竟致急性肺水腫險死 醫師揭露原因
記者試驗「川普飲食法」瘦近三公斤!譚敦慈急示警:增罹癌風險
醬油瓶出現1現象不要用!都是滿滿細菌 加醬油前看清楚 是鹽還是菌
驚!醫揭「生活1物」重創智力、還傷腎:我不敢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