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環境有保護社會增進步經濟大發展 黃敏惠施政6周年

【記者 吳瑞興/嘉義市 報導】全球力拼永續,嘉義市長黃敏惠就職以來與國際接軌,以永續思維擘畫市政,依循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指標,跨域整合,凝聚前進的力量。今(25)日,黃敏惠市長以「再造」為主題,帶領市府團隊於市府中庭舉行施政6周年記者會。黃敏惠市長強調「再造」的核心價植在於去蕪存菁、改變積習,讓好的更好、不斷提升,是推動城市蛻變的重要力量,「再造」助城市「轉骨」,延續「新永續,出發」蓄積的能量,力拼「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帶領市政再造高峰。

記者會以華人首席沙畫大師莊明達的6幕沙畫作品揭開序幕,點出嘉義市作為林鐵起點的重要地位,在黃敏惠市長將永續融入城市治理,積沙成塔,逐步帶領「小城市 大創新」的歷程。透過市政成果紀錄影片,細數嘉義市布建綠色公共運輸、打造新舊融合木都、建構具韌性的城市,打造高齡友善樂齡勇壯城,透過「青年創業、場域創生、文旅創新」帶動城市邁步向前的豐碩成果。

黃敏惠市長致詞時,首先感謝眾人齊心、相互扶持,共同為城市進步努力,市府團隊「堅持走對的路、做對的事」,重大市政建設逐漸展現成果便是最好證明。每年的施政周年記者會,以主題記錄下嘉義市的成長與改變,在第一、二屆的市長任期內,見證嘉義市從《首部曲-改變》開始的轉型,《看見改變 擁抱幸福》,走過《蛻變與成長》到《相信》城市即將不同,辛苦耕耘的必可以歡喜收成,在第二任市長任期以《豐收嘉園》一書寫下8年的市政成果,一路走來只有滿滿感恩。

黃敏惠市長由衷感謝市民的信任,更深知市民的期望與托負,再次回任市長,面對更加激烈的城市競爭,市府團隊卯足全力,讓《Fighting+1》、《凝聚城市的力量》讓嘉義市《超越》嘉義市,接軌國際淨零永續步伐,大步邁向《新永續 出發》。今年5月,嘉義市頒定「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成為非六都第一個將2050淨零排放正式列入地方自治法規縣市,建立起淨零施政依據,向永續城市邁出關鍵一步。施政六週年以《再造》為題,讓「經濟大發展、社會增進步、環境有保護」三者齊頭並進,成就城市「再造」。

黃敏惠市長提到,在「環境有保護」面向,市府團隊今年以跨局處合作案「木都嘉義·永續+1」,獲「國家永續發展獎-政府機關類」獎項肯定,是本次唯一以縣市政府層級參選並獲獎單位,展現「木都嘉義」引領永續淨零時代潮流的成果。環境保護不只是說法,更是種做法,我們將永續融入市民生活、扎根教育,成為你我的日常。全國首創「校園零排放接送區」,鼓勵步行、無碳化運具等接送學子;「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更繼垃圾焚化、水資源中心後,成為嘉義市第3座環境教育園區,讓永續的種子萌芽。

此外,增加可供休閒遊憩的公園綠地,嘉義市目前有38座公園,未來將再開闢7處社區公園;串連番仔溝到北香湖沿線大型公園與開放空間,打造廣達168公的都市綠地,降低都市熱島,建構涼適、活力的新木都。陸續完成番仔溝橋、通港橋改建,大幅增加中央排水85%通洪能力;建置雨水下水道實施率達89.23%,為本島非六都第1,這些建設也使嘉義市成為具綠色生態、防洪韌性的城市。

黃敏惠市長也提到,嘉義市透過擴大綠色運輸,守護空氣品質。強化層級式的公共運輸服務,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運量近6年成長7倍,減碳量約166公噸;YouBike總站數迄113年底最高可達196站,里里有站點,完善大眾運輸的最後一哩路,騎乘人次突破625萬,減碳量約497公噸。透過交通控制中心智慧化號誌控制,降低車輛停等時間與次數,減碳量達315公噸/年。

黃敏惠市長分享,在她擔任第一、二任市長時,嘉義市大氣中的PM2.5有81.5%是境外移入,透過近年積極降低境內污染源作為,境外移入污染占比提升至92%,境內污染剩下8%;藍天比率(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