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行銷人快上車!百工百業如何玩對MarTech?轉換率提高710%、付費會員翻5倍
MarTech(行銷科技)發展超過10年,百花齊放的生態系,讓「百工百業」品牌端的行銷煩惱,幾乎都能靠MarTech找到解答。
但找到對的工具不容易,《數位時代》這次採訪9家產業各異的品牌、15名MarTech業界專家,探討如何讓MarTech工具真正落地,解決品牌最頭痛的問題。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MarTech(行銷科技),對你的意義會是什麼? 」在採訪尾聲,《數位時代》向每位受訪的品牌行銷主管都提出這個問題。有人讚嘆它是無所不能的「神燈精靈」,有人無奈稱它為「成長必經之痛」,也有人認為工具都只是輔助,「行銷始終在於人性」。
MarTech泛指運用科技提升行銷效率的工具,分析數據、自動化管理、顧客互動等技術都包含在內,13年來發展成一個規模驚人的市場。首位提出MarTech概念的美國工程師Scott Brinker,每年都會製作一張MarTech地圖,盤點市場中的解決方案,數量從2011年的150家廠商,遽增到今年的1.4萬家,僅去年1年就新增超過3,000款產品。
這對品牌來說是甜蜜的煩惱。想像自己準備修理東西時,打開工具箱,看見裡面躺著1.4萬種工具,有的功能類似、有的完全相斥,有的甚至能搭配組裝成1款新的工具,排列組合起來有無限可能。
明知裡頭一定有適合自己、手感最好的工具,但能不能撈出它來,是第一個挑戰。
盲從恐扛「數據負債」,企業斷捨離,只留精實工具
根據Gartner每年針對行銷主管進行的調查,發現企業內部的「MarTech技術利用率」,從2020年的58%快速下滑,到今年只剩下33%,幾乎砍半,代表企業買的工具如果有10項功能,只有3項在使用,成本過高、數據管理困難都是原因。
「有些大型品牌預算夠,過去幾年買了很多,結果員工的回饋是有夠難用,你不如拿錢給我加薪!」數位廣告公司AnyMind Group台灣區總經理李佳倩分享,尤其企業普遍對行銷的期待是,能夠在投資後快速看見成效,因此也曾看過導入幾個月就緊急喊卡的狀況。
如果用Google Trend去看「MarTech」一詞在台灣的討論熱度,確實在2018到2022年呈現急遽上升,Migo Data Solutions總經理陳俊甫指出,原因在於疫情期間,品牌對於失去生意的迫切感驅動著需求,到了2023年搜尋熱度走向平緩,「大家開始回到正常軌道看待MarTech,加上整體大環境消費力減弱,所有投資、ROI(投資報酬率)都被更嚴格檢視。」
檢視有其必要。沒有把錢花在正確的功能上,甚至導致出現「數據負債」,也就是買太多工具,而大部分MarTech工具都採用訂閱制,讓成本快速堆疊上去,數據卻沒有帶來明顯效益。
在數位行銷協會(DMA)的《台灣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指出,台灣數位廣告市場在2023年出現歷史最低的3.5%成長率。品牌都在重新盤點手上的資源,甚至認賠止損,「我認為這種現象並不是市場出了問題,而是品牌對 MarTech 工具的態度趨於成熟與理性。更重視策略性的長期回報,而不僅是追逐每一個新的流行詞或工具。」陳俊甫說。
MarTech投資列車也震盪,車頭電商縮手、車身精品業加碼
品牌的觀念變化,從DMA的調查也能看出。把投資「金額最多」跟「成長幅度最大」的2種產業分別拉出來,會看見長年投資量最多的電商、遊戲、金融產業,雖然一樣大手筆,但和往年相比顯得保守不少,成長幅度都是個位數甚至衰退;反而投資量一直在中段班的精品、影視娛樂、傳統零售業,在今年投資都有雙位數的顯著成長,精品業甚至高達59%的驚人數字。
adGeek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黃英哲以投資量最大的電商為例,這個產業作為早期採用者的原因是產業利潤薄,必須以高效率和快速回報為核心策略,因此大量投資MarTech工具;但也因為衝太前面,該踩的雷都踩過一輪,尤其是MarTech工具不是馬上看到成效的萬靈丹,比較像一場體質轉型的過程,「過去被傷太深,投資自然開始放緩、變保守,重新盤點自己需要什麼。」
至於今年成長最多的精品和影視娛樂,對MarTech的需求有截然不同的考量。這些產業毛利率高,客單價高,消費者終身價值也相對更高,有餘裕投資深度數據分析、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等工具,利用MarTech工具經營「品牌 」。黃英哲觀察,過去精品品牌對社交媒體充滿戒心,甚至大多關閉評論功能,避免與消費者直接互動會「掉價」,但近年來不僅擁抱社交媒體,還主動策畫多種線上與線下活動,同時收集數據用來優化產品和行銷策略。
活用「沙漏」分層畫靶,MarTech操作就像健身須飲控
到底該用MarTech達成什麼目標?其實緊扣著行銷漏斗,在消費者旅程的每個環節起到作用。《數位時代》此次採訪9家不同產業的公司,投向MarTech懷抱的理由各不相同,共通點在於——「MarTech是工具不是解答」。當目標明確,從工具箱被挑出來的幾種技術,都有機會在策略驅動下靈活運用,修理好公司面臨的問題。
已經發展百年的行銷漏斗模型,這些年經過學說的演化,逐漸發展成「沙漏狀」,在沙漏頂層的「曝光和發現」,是抓住顧客眼球,讓他們注意到品牌的階段。這個時期需要擴大觸及面,找到更多潛在客群,MarTech工具可透過數據分析與廣告技術,鎖定目標族群。而靠著優化SEO的技術,讓廣告素材容易被社群平台封鎖的情趣用品品牌,成功突破封鎖,轉換率大幅增長710%。
沙漏中層的「思考和轉換」,是真金白銀所在。顧客了解完品牌資訊後,思考是否需要下手購買你的商品或服務,MarTech需要引領客人下手購買。這個階段的關鍵在於提供個人化的顧客體驗,如推薦系統、行銷自動化流程等,確保每1名顧客需求都能被滿足。老牌醫療器材公司,就靠著百萬線下會員的行為數據,在線上實現個人化行銷,新品銷售額增長20%。
至於沙漏底層的「顧客關係管理和回訪」,則是讓顧客持續回頭消費,甚至變成品牌鐵粉的重要階段,若妥善經營,還能驅動口碑往外擴散。因此,目前的主流模型中通常會把這塊加大,代表上層引進的新客和底層留下的舊客同等重要。會員經營平台成為這一階段的核心工具,品牌也能透過優惠、專屬服務等策略增強顧客關係。職棒球團靠著App經營鞏固粉絲的心,付費會員翻了5倍,鐵粉消費力也帶動票房和周邊商品熱賣。
「不是買了幾堂飛輪課程就能變瘦,真正有效的是自己的毅力,搭配飲食控制。」黃英哲比喻。過去迷信「MarTech萬靈丹」的企業回歸務實,專注強化本身的體質,並打造活用工具的策略。
更多應用案例和操作過程的問題正在快速累積,MarTech也從討論熱度高的流行詞,落地進入更多企業的數位工具箱裡,幫忙解決行銷難題。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Threads演算法變了!祖克柏沒說的社群祕戰:為何暴增3500萬用戶,才突然大改版?
2024 Meet Taipei|簡立峰:AI最大戰場在電商,「視覺式搜尋」是下一波應用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