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下陷減緩!雲林縣推動轉作減少地下水使用奏效

圖說:地層下陷防治推動業務會議 雲林縣辦理「地層下陷防治推動業務」檢討會議,推動轉作減少地下水使用,奏效地層下陷減緩。(記者林志郁攝)
圖說:地層下陷防治推動業務會議 雲林縣辦理「地層下陷防治推動業務」檢討會議,推動轉作減少地下水使用,奏效地層下陷減緩。(記者林志郁攝)

雲林縣一百一十三年度「地層下陷防治推動業務」於縣府會議中心召開,縣長張麗善親自主持,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游景雲、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副院長蘇騰鋐、成大副研究員葉昭龍、水利署科長陳照傑及縣府相關局處代表共同與會研商防治作為,張麗善表示,除了地方與中央攜手合作外,也期盼縣民的持續支持及配合,共同邁進地層下陷防治的目標。

水利處長許宏博指出,依據雲林地區下陷監測成果,雲林縣一百一十三年顯著下陷範圍二百廿六點四平方公里,相較一百一十二年二百四十七點七平方公里?少,主要分布於虎尾鎮、土庫鎮、元長鄉、大埤鄉、褒忠鄉、北港鎮、崙背鄉等;一百一十三年雲林沿海鄉鎮則無顯著下陷情勢。

許宏博指出,初步探討地層下陷的成因主要為:雲林顯著下陷範圍內產業變化不大,地下水抽水井以灌溉水井居多;本次最大下陷樁點位於中科虎尾園區內,鄰近有農田灌溉用水以及廠房新建案,研判是因為地下水抽用加上荷重影響,造成局部區域有較大下陷量。另,一百一十三年降雨介於一百一十一年及一百一十二年之間,相較一百一十二年僅略高一百卅四mm,使水位洩降減少而下陷面積微幅減少。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縣府積極配合農業部農糧署推動黃金廊道農業節水獎勵政策接替計畫「高鐵沿線特區推動農田轉旱作物專案措施」目前一期水稻面積從原來的三萬公頃降到二點六萬公頃,高鐵沿線一點五公里範圍內的一期稻作面積從一千八百廿六公頃下降到一千一百七十六公頃,旱作面積從一千二百五十六公頃已經增加到二千四百公頃,休耕及轉作的推動成果顯著,加上明年農糧署續推「1集、2轉、3加3」策略,2轉的部分,針對高鐵特區輔導轉種植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轉(契)作作物及地方特色作物者,加碼給予獎勵提高到每公頃五萬元,可預期提高農民的轉作意願,我們將持續配合推動相關地層下陷防治措施。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自去年專案措施實施以來,本縣高鐵沿線四鄉鎮轉旱作面積逐年增加,並超過稻作面積,依據近兩年地層下陷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度本縣降雨量降低逾百分之五十,今年降為二百廿六點四平方公里,顯示地層下陷防治工作已有初步成效,說明農業轉型和節水政策的落實,對於地層下陷的減緩效果開始顯現。

張麗善強調,地層下陷不僅是一項環境問題,更是涉及國土安全挑戰,本府透過農業轉型、節水政策與地表水資源的多元化調度,持續改善地層下陷問題,保障國土安全及縣民權益及符合SDGs永續經營目標,仍須持續深化產業節水措施,除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力合作外,更仰賴縣民的支持及配合,共同向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