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示警3C、網路傷學童健康 國教盟建議學齡前先禁用

近年來,全球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尋短的情況明顯增加,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探索這些現象的起因及對策,寫成《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一問世就登上紐約時報及亞馬遜暢銷排行榜首,中文繁體字版本也在今年12月在台灣出版。內文提及4項改革,包含16歲以下兒少禁用社群帳號、14歲以下禁用智慧型手機、校園全面禁用3C設備等,教師團體認為,如果這些禁令要在台灣落實,家長的態度是關鍵。

新書《失控的焦慮世代》出版後,引起熱議,書中指出,如果孩子們從小浸潤在智慧型手機等螢幕,對孩子們會產生四大根本性的傷害,包含上癮、社交障礙、睡眠剝奪以及注意力碎片化,為了防止這些傷害,作者提出許多建議,包含16歲以下兒少禁用社群帳號、校園全面禁用3C設備、鼓勵孩子們在現實世界中自由自在地玩耍等。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他相當支持這些建議與禁令,因為已經有越來越多實證數據顯示,科技成癮與過度使用螢幕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嚴重影響,除了造成情緒困擾、睡眠障礙等情況,甚至可能誘發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特殊學習障礙。

王瀚陽建議,當務之急是政府應該趕緊頒布指引教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減少螢幕使用時間,因為不由分說直接禁止的話,親子之間的衝突很劇烈。他說:『(原音)先讓溝通跟親子共讀這些...有合作的那種觀念性先讓家長跟孩子循序漸進地進行,但是,幼兒園一定要先禁(用螢幕),學齡前一定要先禁,然後國小、國中先開始用時數(限制)的方式,過個幾年,循序漸進之後,那大家越來越了解了,狀況越來越清楚了,數據也越來越揭露了,那你再慢慢去趨近於嚴格。』

廣告

關於鼓勵孩子們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的時間,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我國學生上課時數在國際上名列前茅,孩子們被綁在課堂,玩耍的時間就相對較少,如果真的要改革,一定會動到課綱,究竟要減少哪些科目的時數,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有意見,這些都會是改革阻力,再加上台灣職場普遍高工時,小孩在學校的時間減少,家長要如何因應,這就會是一個挑戰。

至於校園全面禁用3C設備,侯俊良認為,並不是每位學生都科技成癮,智慧型手機並不全然是壞東西,如果善加使用也能有助於學習,老師可以擔任引導的角色,不過他也坦言,教育界對此議題意見不一,有些老師相當贊成全面禁用,但是,問題是,頒布禁令前如何說服學生?此外,家長態度更是關鍵,如果學生回到家可以毫無節制地使用3C產品,就算校園全面禁用,恐怕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國教盟「2025台灣青少年十大議題調查」開跑 25題涵蓋五大面向
2024十大教育新聞「班班有鮮奶」居冠 全教總籲金驢獎得主陳駿季迷途知返
台灣學生恐有「表達缺失」現象 SEL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