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團籲修地制法 女性保障名額改「1/3性別比例原則」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3日排審《地方制度法》草案,婦女團體協與民進黨立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應趁此次《地方制度法》修法,將第33條「4分之1婦女保障名額」,修改為「3分之1性別比例原則」。(婦女新知基金會提供/楊亞璇台北傳真)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3日排審《地方制度法》草案,婦女團體協與民進黨立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應趁此次《地方制度法》修法,將第33條「4分之1婦女保障名額」,修改為「3分之1性別比例原則」。(婦女新知基金會提供/楊亞璇台北傳真)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3日排審《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婦女團體與民進黨立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應趁此次修法機會,將第33條「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修改為「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同時呼籲內政部盡快提出相應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以拓展基層女性參政機會,縮減女性參政城鄉差距,邁向政治參與50比50的性別均勢。

綠委吳思瑤指出,2022年大選結束後,直轄市議員女性比例為39.79%、縣(市)議員36.02%、鄉(鎮、市、區)民代表26.15%。全國681個鄉鎮市民代表選區中,仍有318個選區沒有女性當選,比例高達47%,可見女性在基層的政治參與,需要更強的法律基礎來支持,應該將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現行婦女保障名額改為性別比例原則,未來也有可能保障到男性。

綠委范雲表示,2011年行政院就已經將《地方制度法》婦女保障名額修法納入《性別平等政策綱領》,過去十年間,內政部也多次召開會議,會議的共識都是要修正《地方制度法》,將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改成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呼籲徐欣瑩召委就婦女保障名額修法召開公聽會,讓女性平等參政的法案不被忽略丟下。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有鼓勵政黨提名優秀女性的作用,但是已無力進一步促進女性參政,只剩保底作用,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共識。

覃玉蓉說,先不計入直轄市選區,縣市議員135個選區中,40個選區裡面一名女性當選人都沒有,佔比30%,平地原住民的零女性選區比例更高佔38%,山地原住民的的零女性選區比例更高達42%,期待立法院將婦女保障名額改革納入審查,也呼籲內政部盡快提出修法版本,積極破除基層女性參政城鄉差距的緊箍咒。

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黃淑玲說,台灣民主不斷前進,但政治上仍然有一些陋習,例如喝花酒應酬,在地方政治中還是非常普遍,應酬為的就是要鞏固人脈,但這樣的場合女性政治人物是被排除的,只有大幅提升女性參政的比例,才能打破以男性為主的場域行之有年的政治陋習。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綠紅說,1996年的時候,彭婉如女士正是為了爭取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進入民進黨內規而遇害,一直到1999年《地方制度法》納入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條款,確實發揮鼓勵各政黨培育女性參政的功能,但法律畢竟運行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已經跟不上社會進步的步調,今天的呼籲很簡單,就是希望法律跟得上時代,讓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成為擴大支持女性參政的基礎,特別要打破偏鄉地區女性難以參政的政治生態,呼籲朝野立委對婦女保障名額改革這一制度性議題多加討論,讓四分之一保障進展到三分之一,最終實現50:50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