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並不能累積幸福…「這一招」學起來,讓你中年越活越快樂!

經驗有有效期限

「經驗也有有效期限啊……」某位富人喃喃自語,隨後嘆了一口氣。因為有些事情錯過時機就再也經驗不到了,這讓他很懊悔。

他在40多歲迎來了第一個孩子,當時他開的公司正在籌備上市。他對妻子說:「等上市後,我會好好照顧孩子的。」但當公司順利上市後,男人又強烈地認為:「好不容易公司擴大,我要再往上衝!」結果在接下來的20年裡,他每天都投入在工作中。

現在退休的他,雖然透過辛勤工作使資產增加了好幾倍,但他注意到如果只是希望和家人快樂生活,根本不需要這麼多錢。而當他留意到此點時,孩子早已長大,他沒有發揮父親的角色,也沒有建立父子之間的信賴關係,他對此很後悔。事到如今就算他想「經驗」育兒,能夠經驗的時間早就結束了。

順道一提,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社會生活基本調查數據顯示,父母與子女共度的時間,母親約為7年6個月,父親則只有3年4個月(僅計算彼此見面的時間)。

將這段短暫時間花在工作上的男性,以「幸福」這個觀點來思考的話,可說並未做出合理的判斷。

將有形資產轉換為無形資產

「我為了應付人生的下半場,正在將有形資產轉換為無形資產。」一位富人這樣對我說。

她在丈夫去世後苦盡甘來,還成功創辦了自己的事業,獨生女也在幾年前結婚離家,讓她覺得如釋重負。

現在她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是,該在何時逐步變現自己的資產。從各種責任解放後,她決定「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快樂」,並與專家協商制訂了資產變現計畫。

她笑著說:「存錢並不能累積幸福。」我完全同意這個觀念。因為必須將金錢這種有形資產,轉換為回憶和經驗等無形資產,否則人類無法感受到幸福。

廣告

話雖如此,許多日本人擔心老後的花費,最後錢還沒花完人就走了。若人生走到盡頭手邊還有錢,就代表你白花時間或勞力賺了這些錢。

因此,在生前創造資產高峰,並在能從經驗中獲取最大價值的過程中逐步使用資產,這才是實現幸福的「合理判斷」

只是要帶著自信逐步變現資產,必須事先準備好足夠的錢,以保證今後的生活。確認人生規畫後,建議與理財規畫師等專業顧問商議後再做決定。

我建議的資產使用方式是高峰不要只用「金額」思考,還要加入「時期」的要素。現在一般多會建議從人生規畫反推要設定多少資產的目標「金額」。沒錯,對於收入較低或容易散財、沒有存錢習慣的人來說,設定明確的目標「金額」能有效改變他們的關注點。

但是,先決定好在人生下半場的「時期」開始慢慢將資產變現,這樣比較容易做出合理的判斷。

假如你將生活無虞的目標「金額」設定為三千萬日圓。以「金額數值」為目標的人在達成目標後,往往會認為「存到三千五百萬日圓,生活應該會更穩定」,進而傾向於持續追求不必要的目標。結果,很多人因此錯過了讓人生更豐富的機會。

另一方面,我們改用「時期」來檢視資產的高峰吧。將65五歲設定為資產高峰,同樣在存到三千萬日圓後,接下來的人生就開始將這三千萬日圓逐漸變現,然後將其轉化為回憶。

如此一來,重點是在人生下半場用「有形資產」增加回憶這種「無形資產」,使人生更富足

換上富人的腦袋和心態!
在人生下半場持續增加資產,並不能帶來幸福。
制訂人生規畫時,也要設定資產的高峰「時期」,在那之後將有形資產轉化為無形資產吧。

☛ 《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學有錢人這樣想錢、生錢、存錢、花錢,他從月光族變身資產3億富翁!》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


看更多商業周刊內容
曾窮到戶頭只剩100元…他如何模仿「有錢人習慣」,成功翻身億萬富翁!
為何真正的有錢人,反而愛開普通車?一文拆解富人的致富心態
孩子買房,父母該不該伸手金援?向有錢人學習資產分配,放大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