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研判 賴無意召開國是會議

立法院會20日排審選罷法等案,立法院長韓國瑜(上排中)約於11時50分在國民黨立委護送下站上主席台,宣布採舉手表決,遭到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潑水。 (鄧博仁攝)
立法院會20日排審選罷法等案,立法院長韓國瑜(上排中)約於11時50分在國民黨立委護送下站上主席台,宣布採舉手表決,遭到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潑水。 (鄧博仁攝)

立法院20日再度爆發激烈朝野衝突,在野黨直指賴清德總統下令強攻。學者分析,民進黨在立院是少數,黨高層認為只有「戰與鬥」才能力拚重回完全執政,且依賴總統性格,也無意召開國是會議與在野黨溝通,「繼續照此邏輯走,完全看不出和解跡象」。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直言,民進黨在立院採強勢對抗,應是賴清德對國會的戰略定調,因為這是重返完全執政的最後一塊拼圖,民進黨高層認為如此才能迫使在野陣營退讓。

鈕則勳說,民進黨在立院是少數,能做的無非是杯葛,或利用外圍青鳥團體、親綠媒體打空戰,預期未來仍是會持續對抗,但如果繼續照這個邏輯,朝野難以和解。

面對朝野僵局,賴清德總統有權召開國是會議與在野黨領袖溝通,但鈕則勳直言「機率很小」,因為這等同某種程度妥協、示弱,與賴清德性格不合,也有傷民進黨形象;雖然召開國是會議能夠凸顯賴總統格局,但民進黨恐怕最擔心反成在野造勢舞台。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認為,台灣經過幾輪政黨輪替,應是成熟民主政治體制,民主用數人頭代替打破頭,民進黨卻選擇強攻阻擋議案,或許想藉此向選民表達理念,累積下次選舉的資本。

賴祥蔚也說,面對綠委占領主席台,若立法院長韓國瑜要動用警察權,立院駐警人數不多,屆時仍要請中央掌握的警政署協助,且動用警察權一定立刻被輿論攻擊,民進黨刻意讓韓國瑜陷入兩難,不過,用破窗闖入的方式對綠營也沒加分。

台大政治系專任副教授陳世民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民進黨並非當家鬧事,現在國會多數是藍白兩黨,因此要看立院是誰當家,16日3分鐘就通過初審的《選罷法》違反民主政治運作,過去即使是國民大會時期,或民進黨在立院席次近3/4時,也沒把反對黨擋在外面、自己在會議室內通過議案,這些傷害民主政治的行為都在韓國瑜任內第一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