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玄學/探討台灣乩身文化意義 陳惠君:人帶天命須修行


(記者林忠勳/專訪)「在台灣傳統民間信仰,想成為乩身的人,需要經歷嚴格的閉關修煉,像是七七四十九天或者是三個月的禁乩,透過斷食、靜坐等方式調和自身與神靈的頻率。在這段期間,乩身不與外界接觸,專注於與神靈的溝通,達到乩身本人身心淨化與神靈啟發。」

<span>圖/靈學老師<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陳惠君"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陳惠君;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陳惠君</a>(中)希望,大家對台灣民俗傳統乩身文化,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同時也期盼有幸擔任乩身神職的人,能時刻保持正念、不忘初心。(艾瑞克引新聞團隊攝)</span>
圖/靈學老師陳惠君(中)希望,大家對台灣民俗傳統乩身文化,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同時也期盼有幸擔任乩身神職的人,能時刻保持正念、不忘初心。(艾瑞克引新聞團隊攝)

靈學老師陳惠君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提到,乩身文化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尤其在中南部地區的各大廟宇,更為普遍。

乩身作為神靈與人類溝通的橋樑,其形式多樣,無論是文乩、武乩,都有其特殊的儀式規範。尤其,有的乩身經常在協助神明辦事過程中,明確指出信徒家中狀況或日常細節,往往讓信徒驚訝不已。對此,陳惠君老師表示:「乩身文化的核心在於『相信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群眾對乩身的信任。這一切的根基應該是建立在正念之上,而非濫用信任。」

現代乩身文化的演變

隨著時代變遷,乩身文化也出現了新的樣貌。在節目中提到的虎爺乩身便是近期的流行趨勢。主持人李志華提到,當某位神明成為信仰焦點時,其乩身的數量往往會隨之增加。對此,陳惠君老師也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自稱虎爺乩身的女性,在被神靈附身時顯得悲傷、身體不適。這是因為虎爺要上身,但是她自己本身的元靈也在自修,所以沒辦法跟虎爺順利連結,重複兩個身份在交替,一下子是元靈、一下子又是虎爺,結果產生了衝突才讓當事者很不舒服。」

陳惠君進一步解釋,神明的靈體進入乩身時,有時會有聲音的變化,這是陰陽調和的結果。有少部分的人,因為對神靈本質的理解不足,刻意將其視為一種表演或炫耀、甚至濫用,其實這都是對於神靈的不敬。

乩身的道德與修為

節目中討論到,乩身的角色不僅是神靈的代言人,更是一種自我修行的體現。人在成為乩身之前,通常必須先受到「神明採乩」指定,之後也必須得到家族祖先與父母的同意,並經歷「坐禁」、「訓乩」閉關的精神淬煉。尤其在中南部許多大廟,對於「抓乩儀式」的要求極為嚴格,從請示祖先到接受神靈的任命,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信眾的見證與神明的批准。

然而,陳惠君老師也不諱言,的確曾出現部分的乩身在獲得信眾的信任與崇拜之後,容易迷失於自身的慾望,甚至利用乩身的名義、假借神靈要求牟取私利。例如,要求信眾支付高額供奉或進行不合理的無謂要求。「真正的乩身應該謹守職責,以正念服務信眾,並清楚自己作為橋樑的角色,而非將神靈的力量私有化。」

為神服務持正念

靈學老師陳惠君認為,乩身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於協助信徒解決心靈困惑與生活問題,其核心是以正念服務社群。透過乩身的溝通,信徒能更容易理解人與神之間要如何祈願與交流。「因此,乩身文化應該回歸為神明服務的本質,避免淪為流行或商業化的工具。」

乩身文化是一種深具意義的民間信仰;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在也面臨種種挑戰與誤解。靈學老師陳惠君以正向的角度出發,認為不管是乩身或普通信眾,都應該保持心靈的純淨與專注。乩身文化的存在,不僅協助拉近神靈與信眾的距離,更是一種人與天地和諧共存的體現。「希望大家對台灣民俗傳統乩身文化,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同時也期盼有幸擔任乩身神職的人,能時刻保持正念、不忘初心。」

更多引新聞報導

宗教玄學/打造幸福家園!陳惠君教你入厝安神的秘訣

宗教玄學/真有因果現世報?陳惠君:善惡有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