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首爾領袖換人當 美日韓同盟添不確定性

南韓總統尹錫悅一旦下台,會對今後該國外交政策產生怎樣影響?

DW:南韓總統尹錫悅在這個週末挺過第一輪彈劾,但反對黨已經表明要在下週、甚至下下週再度提出彈劾。這場風波會如何結束?如果尹錫悅再度挺過彈劾,他會辭職以保全顏面嗎?

金艾倫(Ellen Kim):一切都尚未明朗。如您所言,在反對黨計畫每週都提出彈劾的情況下,尹總統最終仍可能被彈劾。而民眾對於彈劾失敗的不滿,可能對執政黨構成更大的壓力,甚至可能打破黨內保全尹錫悅不被彈劾的共識。所以我們還得持續觀察。然而,就算執政黨想要保全尹錫悅,他們也可能無法達成使命。目前執政的保守派,過去曾有一段創傷,那就是2016年12月的朴槿惠彈劾案。當時執政的新世界黨內,有超過60位執政黨議員倒戈支持彈劾,該黨也分裂成兩個部分。另一方面,執政黨想避免反對黨在下一場總統大選中獲勝。種種原因,都讓執政黨決定避免彈劾,即便他們意識到民眾對於彈劾案的支持。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DW:若要通過彈劾案,需要執政黨有8人倒戈支持彈劾。您預期更多的執政黨議員,在下週、或未來的投票中,跑票支持彈劾嗎?

金艾倫(Ellen Kim):如果執政黨的議員認為,日漸高漲的民意已經構成威脅,我認為就會出現跑票。如同上週六所見,有3名執政黨議員決定留下來投票,其中至少1人表態支持彈劾。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接下來的表決,會如何發展。但我認為,輿論壓力有可能改變執政黨目前的共識。

DW:如果尹錫悅最終被彈劾,總統大選會在多久以後舉行?人們何時可以知道,下一任總統是誰?一兩個月嗎?

金艾倫(Ellen Kim):根據憲法,總統大選必須在現任總統離任60天內舉行。不過,我們還得觀察執政黨給出怎樣的時程與計畫。主要的在野黨領袖李在明仍面臨官司,因此在野黨希望算好時間,避免他的判決被執行。(註: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上個月遭宣判1年、緩刑2年,李在明已上訴。)各方都在思考,何時舉辦大選,對自己最有利。老實說,現在很難看出選舉會在何時登場。

DW:北韓目前尚未有太多行動,他們還在觀察局勢嗎?如果局勢發展對北韓不利,您預期平壤採取更多行動嗎?

金艾倫(Ellen Kim):根據南韓合同參謀本部以及美軍的消息,他們並未偵測到北韓的異常行動。然而,北韓若在南韓政局不穩的這個時機,採取任何軍事挑釁,都可能產生反效果。北韓的行動,可能造成「聚旗效應」,並對執政黨與總統有利。從戰略上來說,北韓並不想這麼做。

DW:尹錫悅對北韓採取相對鷹派的立場,因此任何挑釁都可能被他作為理由,延長他的執政。這與我下一個問題有關。目前在南韓的政治危機,對於南韓與美國及日本的盟友關係,造成多大影響?除了南韓內部的問題,川普也將在下個月重返白宮,但他對於結盟並不是太支持。這會如何影響美韓同盟?

金艾倫(Ellen Kim):尹錫悅的戒嚴令,對於美日韓同盟有很大的影響。而如您所言,川普重返白宮,也對三方同盟的未來,製造不確定性。對此,有三個因素需要考慮。
首先是川普,他的美國優先政策,會如何影響美韓同盟與美日同盟?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很明顯地,台面上有許多議題,讓南韓與日本都必須根據川普的發言來進一步討論。這是要觀察的因素之一。

再來就是首爾與東京之間,基於歷史因素再度激起的緊張關係,例如近來在佐渡金山的爭議。(註:位於日本新潟縣佐渡市的金礦場「佐渡金山」曾涉及徵用韓國勞工,當地相關展覽、紀念活動,今年中引發爭議。)因此,如果兩國關係再度陷入緊張,加上兩國的領袖更替……事實上,包含川普在內,美日韓都出現領袖更替。日韓之間在歷史議題上,日漸緊張的關係,是需要考量的第二項因素。

第三項因素是川普的北韓政策。北韓是凝聚美日韓三方合作的基礎,而北韓正出兵烏克蘭以支援俄羅斯。即將回鍋的川普已經表明,他希望與北韓進行對話。如果川普想提出自己的一套北韓戰略,就可能對於三方同盟的北韓戰略,造成不利影響。所以,這三個因素,都可能在川普上任之際,對美日韓同盟帶來不穩定性。當這三個因素交互影響,我們就得觀察。

DW:北韓已經開始與俄羅斯和中國結盟。而您剛才提到關於川普的部分,則可能影響現狀。我們看到,尹政府對於北韓與中國都採取強硬立場;跟尹政府相比,下一任政府會如何面對北韓與中國?

金艾倫(Ellen Kim):這取決於誰當選總統。目前的局勢對主要反對黨共同民主黨、以及該黨黨魁李在明有利。不過,如我之前所言,李在明的官司可能影響他參選。李在明反對尹錫悅與美國呼應的外交政策。李在明認為,尹錫悅讓南韓扮演「全球樞紐國家」,為南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像是烏克蘭與台海問題;他希望南韓能與中國有良好的經濟合作。因此我認為,李在明在某種程度上,將試圖增進對中關係。不過,川普回歸執政也帶來變數,我們得觀察李在明如何因應川普的政策。我認為這之間,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DW:如果川普與金正恩展開另一場會談,這會讓北韓在未來4年更願意與南韓溝通嗎?

金艾倫(Ellen Kim):如果南韓再度產生進步派政權,我認為進步派政府會再度嘗試與北韓交涉。不過,最大問題在於北韓是否願意這麼做。目前在戰略上來看,北韓沒有與美韓交涉的動機。

我認為,北韓領導人對2017年和2018年的外交關係,感到尷尬和失望,而北韓領導人也宣布南韓為主要敵人,不再追求統一政策。因此,我認為如果舉行峰會並重新開始對話,北韓可能會希望直接與美國對話,將南韓排除在外。我認為這將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但我們無法確定對話是否會重新開始。我認為川普政府希望恢復對話,可能是為了與北韓談判,以避免向烏克蘭派遣更多的軍隊,並減少韓半島上的威脅,而不是討論韓半島的無核化。我認為北韓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無核化問題已不在討論範圍內,而川普也非常了解。

DW:關於中國,您提到反對黨不願意介入台海議題與烏克蘭戰爭。如果下一任南韓政府執政期間,台灣海峽發生戰爭,比如中國入侵台灣,他們會如何反應?他們會放棄與美國的同盟,避不表態,還是不得不有所作為?他們將如何應對可能的戰爭?

金艾倫(Ellen Kim):我認為他們會對局勢更加謹慎,他們非常擔心南韓以任何方式,干預或介入台海問題——除非中國直接攻擊韓國,因為有美軍在南韓駐紮,中國可能會將其視為台灣海峽衝突中的潛在威脅。所以我認為這就是可能發生的情況,但我們無法確定。北韓也可能利用台灣海峽危機,在韓半島採取行動。所以,目前真的很難預測所有事情會如何發展。

DW:在這次韓國政治危機期間,我在華盛頓聽到美國官員說美韓同盟並沒有改變,即使在選舉之後,也不會改變。但兩國的同盟關係,是否會變得不像尹政府執政時一樣密切、有效?如果反對黨執政,它勢必將保留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但關係會弱化嗎?

金艾倫(Ellen Kim):如果下一任美國總統不是川普,那麼我會認為,下一任來自非現任執政黨的南韓總統,可能採取更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稍微偏離目前的路線。但下一任美國總統是川普。川普一再提到,要求所有盟友增加國防支出、達到GDP的3%,又預告他可能對所有國家加徵關稅;針對南韓,川普提到撤出駐韓美軍。因此,即便南韓由進步派政府執政,由於川普帶來的不確定性,美韓同盟依舊處於風險之中。就算進步派政府想獨立制定外交政策,多數南韓民眾也不希望美國撤軍。

DW:大多數韓國人是否希望美軍基地留在當地?有任何民調數據可以參考嗎?他們有多支持首爾與華盛頓之間的同盟關係?

金艾倫(Ellen Kim):一直以來,南韓民眾大力支持美韓同盟。新的變數是,考慮到北韓增加的核武能力,對於南韓發展核武的支持度也很高。這是另一個可能會與美國、甚至中國,產生緊張的因素。如果川普繼續談論減少介入、減少對於美韓同盟的支持,這些說法將改變局勢。當然,如果南韓因為考慮核武,而面臨國際制裁,這將減少大眾對於發展核武的支持。我們無法確定民眾有多支持核武,但我認為這將影響中國、日本、美國的盤算。

DW:所以無論是獨立還是依賴美國,南韓民眾都希望擁有更強大的國防力量?

金艾倫(Ellen Kim):基本上南韓認為,我們無法讓北韓去核化。美國為此提供了核保護傘,並重申了美國對協防南韓的堅定承諾,包括使用核武器;這也是拜登和尹錫悅在《華盛頓宣言》當中的基礎。(註:《華盛頓宣言》是兩國領袖在2023年4月、美韓同盟70週年之際發表的宣言。)不過,如果川普再度要求盟友增加國防開支,並減少美國參與對外政策,這將削弱南韓與其他盟友對於美國防禦承諾的信賴程度;若真的照此發展,那麼南韓就需要考慮其他選項,來抵禦北韓日益增長的核武能力與威脅。北韓多次談到使用戰術核武器對付南韓,因此南韓人民不可避免地,必須考慮自己的生存選項。

DW:那麼南韓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如何?他們認為中國是夥伴還是對手?

金艾倫(Ellen Kim):南韓顯然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但我認為中國在北韓問題上並沒有起到很大的幫助。在北韓與俄羅斯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前,中國是北韓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首爾政府感受到,無論北韓有何舉動,中國都不太願意幫助南韓,因此帶來失望與挫敗感,進而影響南韓對中國的情感與看法。

DW:我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日韓同盟。我們看到尹錫悅擱置歷史爭議,推動日韓同盟,也給了拜登面子,促成美日韓三方同盟關係。但在下一屆政府當中,是否可能只剩下美韓同盟,而沒有日韓同盟?

金艾倫(Ellen Kim):美日韓同盟與G7是目前最可行的合作框架。聯合國安理會已不再有效。無論川普的政策將如何影響美國對日及對韓同盟關係,對於美國來說,保持並維持這種三邊合作對美國的利益很重要。川普並未提及美日韓三方合作,但許多前川普政府官員都曾說過,維持三邊合作對美國很重要。我們還需要觀察川普的想法,這部分還沒有明確的跡象。

DW:那麼,反對黨如何看待日韓聯盟?他們想要保留它,還是因為歷史問題,他們可能不想保留?

金艾倫(Ellen Kim):我認為他們會嘗試稍微重新平衡。這也取決於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願意做出多少行動,因為許多人認為日本一直非常消極,並沒有像南韓的尹政府那樣,做出足夠的回應。我認為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挫敗感與失望。因此,許多人認為日本需要多付出一些努力。

金艾倫(Ellen Kim)簡介:金艾倫是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曾任韓國講座副主任,研究聚焦美韓關係以及美中兩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競爭。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方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