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出訪南韓、日、法「收官之旅」拚扭轉評價
國務卿布林肯就職首年,替美軍狼狽撤出阿富汗善後。第二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三年和最後一年,他忙於調停以哈衝突。他也無法坐視中國持續在亞洲秀肌肉,伊朗逐步發展核武。
遍地烽火 堅稱比四年前好
布林肯正進行應是任內最後的出訪,去南韓、日本及法國。他的收官之旅其實是拜登外交政策的總結經驗,他日前接受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專訪時,雖努力辯護拜登的外交政策,堅稱當今局勢比四年前好,但遍地烽火已說明一切。
62歲的布林肯第一志願是當音樂家,再來是記者,不料在華府外交政策圈度過大半生。他算是家學淵源,父親和叔叔在柯林頓時期當過大使。1993年布林肯獲聘美國國務院歐洲與加拿大事務局特助,展開公職生涯,1994年進白宮國安會擔任幕僚至2001年,他也是柯林頓外交政策講稿執筆人。
2002至08年,布林肯擔任聯邦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秘書室主任,結識外委會主席拜登,之後拜登擔任歐巴馬副手時,布林肯隸屬拜登的國安團隊。他歷任副國安顧問和副國務卿,資歷完整。
過去3年半,布林肯走訪90國,以色列就去15次、烏克蘭7次,去年5月突然搖滾魂上身,布林肯彈吉他跟基輔酒吧駐唱樂團獻唱經典的Rockin'in the Free World,證明烏克蘭人並未遭戰爭擊垮。
俄侵烏、以哈衝突 難甩鍋
阿富汗撤軍的混亂,布林肯與拜登可歸咎川普,但俄國侵烏以及以哈衝突就很難甩鍋。布林肯曾說,「我執行政策,不玩政治」。
這話說得義正詞嚴,其實經不起檢驗。拜登在參院外委會待了40年,布林肯也在華府外交圈打滾30年,兩人重啟抱團結盟的政策,力圖有別於川普的「美國優先」,卻無法解釋為何會讓中、俄、北韓與伊朗同一陣線,跟美國唱反調?
這也許和華府的政策自相矛盾有關:美國希望美俄和平相處,卻要斬斷俄烏間的連結;支持烏克蘭抗俄,又要避免俄國動用核武。在中東,美國清剿伊斯蘭國,借重遜尼派激進組織的民兵,連利比亞和敘利亞一併推翻。說是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建國的兩國方案,同時無條件力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與黎巴嫩人民的無差別殺戮。希望和北京攜手對抗全球暖化,卻想方設法打壓中國經濟發展,讓北京在整軍經武外沒有「閒錢」發展綠能。
美政策矛盾 中俄朝伊結盟
中俄朝伊組成華府口中的「軸心」,這在20年前無法想像,是美國的政策促成這幾國站在一起,單獨怪拜登並不公平,因為這是世代累積的成見。布林肯譏諷這幾國的結盟是基於利益交換的苟合,不配和美國與盟邦的關係相提並論,但他完全忘記分而治之的鐵律:起碼跟其中一、兩國搞好關係,美國就不必這麼煩惱「軸心」的禍害。
以俄烏戰事為例,華府宣稱經美國動員,國際社會都站在烏克蘭這邊,但印度、南非與巴西等全球南方國家,顯然有不同看法,華府則充耳不聞。至於布林肯說,美國致力以人道方式解決以哈衝突,更是睜眼說瞎話,但這已非他能力所及。
布林肯說卸任後陪年幼子女(4歲、5歲)長大將是首要之務。他年輕時曾有音樂夢,後來體會到自己沒天分,有空能多聽幾場演唱會,心願已足。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蛋價持續飆升 華人為買便宜傷腦筋
哈利、梅根到洛杉磯災區慰問 還開放豪宅給受災朋友住
好市多小熊衛生紙促銷掀搶購潮 華人沒早到恐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