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覺得腿部痠脹小心是靜脈曲張!醫點名「9種人」風險高 服避孕藥,便秘入列
經常覺得腿部沉重痠脹嗎?小心可能是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也稱為靜脈瘤,是由於靜脈受壓迫或瓣膜功能不全,所導致靜脈血管壓力增加,造成管壁擴張變形且血液循環受阻的疾病。它通常發生在腿部,而發生在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則俗稱為「痔瘡」。
靜脈曲張好發族群有哪些? 女性、年長者、久站久坐者風險高
皮膚專科診所許茗鈞醫師表示,罹患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年紀逾50歲,中高年女性,多產婦女,長期工作久站或久坐,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便秘導致腹內壓力大、血液回流差,以及肥胖等因素,都會提高靜脈曲張發生率。
許茗鈞醫師指出,腿部靜脈曲張初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皮膚表面可見細小血管絲,有些人會出現小腿皮膚搔癢,感覺腫脹、痠痛、疲勞或有沉重感,可能會在女性經前或經期,小腿特別痠痛、腫脹不適,或是一整天小腿都有緊繃感。至於靜脈曲張中後期,通常會出現痠麻腫脹,半夜睡覺時也可能痛醒。
病程進展嚴重時,因下肢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會出現色素沉澱的皮膚炎,稱為「鬱血性潰瘍」,甚至有時伴隨靜脈破裂出血,會產生血栓性靜脈炎;倘若血栓跑到肺臟,就可能發生致死的肺栓塞。不過,也有些人靜脈曲張嚴重,但無明顯症狀,卻未加以理會,對此,許茗鈞醫師建議應尋求心臟血管外科,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潛藏的血栓風險,或諮詢應否進行靜脈曲張的手術治療。
靜脈曲張治療方式多元 解析彈性襪、藥物、雷射、手術優劣
靜脈曲張常見的治療方式是穿著彈性襪,或合併口服藥或外擦藥膏,彈性襪必須選擇醫療等級壓力係數,每天起床後正確穿著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睡覺時脫下腳抬高。
許茗鈞醫師說明,當皮膚出現蜘蛛絲血管或尚未浮起的藍、紅血管痕跡,透過血管雷射治療可加以改善;如果細小血管擴張突起,也可考慮採取注射硬化劑的藥物治療,但可能有過敏、疼痛及皮膚壞死及血栓風險等副作用,需審慎評估。至於外科手術治療則有傳統和微創方式,但術後仍應遵照醫囑穿著彈性襪預防靜脈血液回流。
預防靜脈曲張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平時應避免久站或久坐,隨時要活動雙腳或每小時起身行走,藉由走路、健走、跑步、跳繩、騎腳踏車等擠壓腿部肌肉,或抬腳使雙腳高於心臟,也能藉由從腳踝往上循序按摩,都有助靜脈回流。許茗鈞醫師也提到,肥胖者應減重、避免抽菸,因職業需久站或久坐,平時可適當補充促進靜脈血液循環的保健品。
及早治療靜脈曲張避免惡化 這樣促進血液循環防血栓
許多人容易輕忽靜脈曲張的進程,許茗鈞醫師呼籲,如果已發現有靜脈曲張,應盡早接受治療,如果1個靜脈血管壓力損壞,血液就會尋找下1個瓣膜承受壓力,可能導致靜脈曲張更惡化。慢性病患的長者血管彈性通常比較差,靜脈曲張也容易發生,應控制三高,平常應規律運動,促進靜脈血液循環,降低可能的血栓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下肢出現「3症狀」恐是血管有問題!腫脹中鏢 尤其久坐、久站的人最常見
·左腳時常比右腳腫脹?靠近腳踝處的皮膚變硬、顏色變深?小心!恐怕是1疾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