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意識抬頭 受害男性不再噤聲
衛福部統計,家暴通報量逐年增加,案件類型以「親密關係暴力」比例最高,長年占5成,並以女性受害通報為大宗。不過,近年男性受害通報比率上升,男女比約為2.5:7.5。專家指出,推測與社會風氣改變、性別平等觀念普及有關,男性不再「噤聲」,關係中男女地位越趨平等。
家暴通報事件中,親密關係暴力從2014年通報的4萬多案,增加到2023年6萬多案,2024上半年則有3.4萬多案。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羅惠群推測,通報案上升與資訊流通、通報意識抬頭有關,許多家暴個案藉由網路上類似經驗分享,重新審視自身關係狀態,進而發覺自己正遭受暴力。
保護司司長張秀鴛指出,親密關係暴力事件中,仍以女性75%占多數,但受害男女比例開始拉近,受害通報男性從10年前的12%成長到26%,推測與性別平權、男性「噤聲」現象被打破有關。過去男性被家暴,可能會覺得羞恥而不敢通報,但隨著性別平權觀念普及,男性「噤聲」現象有所改善。
諮商心理師黃楷翔表示,隨著社會風氣改變,過去有些不敢說出口,或不知道自己正在接受暴力、認為求助有違男子氣概的男性,也開始願意向外求助,「這是好的現象」。
羅惠群認為,親密關係暴力男性受害通報案增加,代表台灣性別文化有進步。男性也可能成為受害人,但早期因「陽剛」刻板印象,許多男性會選擇不說、冷處理,如今越來越多男性能勇敢說出口。另一方面,男女受害通報逐年接近,也代表平權意識抬頭,親密關係中不再是男性擁有主導權,隨著女性在經濟、事業上站穩腳步,女性取得主導權比例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