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鴻基、尤佑.倍苓獲社會教育終身奉獻獎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113年「社會教育貢獻獎」今(18)日舉行頒獎典禮,教育部長鄭英耀親自頒發「終身奉獻獎」給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泰雅編織藝師尤佑.倍苓2位得主,另有個人獎15人及團體獎15組同獲表揚,感謝他們將自身專業融入社會服務,透過知識、技能與價值觀的傳遞,累積並擴散出正向的影響力。

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自民國64年辦理至今,已邁入第49屆,今年由各機關推薦進入複審的個人及團體總計90件,經評審小組評定各組獲獎人。鄭英耀致詞時表示,有賴社會人士的付出,才能推展社會教育,這些獲獎者都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感動故事。

今年「終身奉獻獎」得主有2位,其中,泰雅編織藝師尤佑.倍苓自50歲開始習得傳承原住民泰雅傳統織布技藝,近28年來不僅在新店崇光社區大學擔任講座,賦予地方創生的機會,更經常應邀至外縣市部落推廣傳統技能。她熱衷振興傳統平織、夾織、菱形織紋,並展現創新技術與斜紋織。

尤佑.倍苓表示,她不但拜訪部落耆老學織布,也前往南投春陽部落學習賽德克族的織布;無論是不是原住民,她都樂於傳授並振興泛泰雅織布技藝。感謝新店崇光社區大學一起協力,讓大家有機會學習泛泰雅織布技藝。

另一位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於民國87年成立「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為我國第一個為「鯨豚與海洋」發聲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多年來深耕海洋議題,為國內重要海洋文學作家,多篇作品獲選至各級學校教科書。

廖鴻基說,他以大海為主要生活領域30年,現階段臺灣社會仍不很重視海洋資源。東部花蓮海域有豐富的鯨豚資源,目前可以見到抹香鯨,引起國際重視,臺灣超過1千萬人次賞鯨,透過這樣的觀察與體驗,有了從海上看臺灣的視角,他樂於分享海洋意識與海洋理念,希望透過海洋保育與抹香鯨讓世界看見臺灣。

「個人獎項」得獎者來自各行各業,以多元跨域、創新又韌性姿態推展社會教育。有潛水教練以熱忱耐心為身障學員設計安全潛水訓練,並協助其取得證照;有觀護人從媒體記者轉行,以同理包容關心更生人,協助他們調適復歸社會;有歌仔戲團長將所學無私傳承並引入社區及校園;有廣播節目主持人長期關注並收錄諸多受刑人的人生故事,持續以聲音傳播正向力量;還有饒平客語新傳師培訓客語教學人員,撰寫客語繪本有聲書,推展保存地方文史。

「團體獎」得主事蹟也相當多元,包含公家機關、財團法人、社團法人以及樂團。例如,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長期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消保法制進步,再如崇善童軍文教基金會致力推動童軍教育及青少年培力。

臺北市立圖書館以豐富館藏與多元閱讀活動,遍及全市服務據點打造終身學習書香城市;「玫瑰墓樂團」由急診室醫師當發起人,將急診室所見真實案例,透過自創搖滾曲風帶進校園,進行生命教育及反毒宣導。

教育部113年「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發「終身奉獻獎」給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左)、泰雅編織藝師尤佑.倍苓(右)。(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113年「社會教育貢獻獎」,個人獎得主合照。(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113年「社會教育貢獻獎」,團體獎得主合照。(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