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農廢變塑膠 可分解又減碳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張耿崚帶領團隊以海洋微藻與農業廢棄物研發環保減碳生物塑膠,優化製程後8分鐘內萃取微藻蛋白質,並利用廢棄香蕉假莖增加生物塑膠薄膜的延展強度與伸長率,發明成果榮獲第15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獎及第20屆國際傑出發明家獎。
中山大學表示,第15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以環境保護為主軸,涵蓋能源效率、減碳、生物技術及智慧生活4大主題,參賽隊伍來自12國、超過447項傑出發明參加。第20屆國際傑出發明家年度金球獎,則必須曾在國際發明展或發明競賽、科學競賽獲獎,且經甄選委員會審查通過,最後遴選出5名得獎者。
獲獎教授張耿崚表示,每年約有3800萬噸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他所研發的環保減碳生物塑膠與傳統塑膠相比具有多種優勢,除了碳足跡較低,採用可再生資源製造,且可自行分解。
張耿崚指出,以香蕉假莖製造生物塑膠能減少農業廢棄物,也能活化農村經濟;海洋中的微藻應用層面廣,涵蓋藥品、生物塑膠、化妝品、食品及動物飼料生產等不同領域,對生態和工業應用均發揮關鍵作用。結合二者生產的環保減碳生物塑膠材料,未來將可替代傳統塑膠,與永續發展皆具備極大潛力。
張耿崚進一步說,這項研究提取微藻蛋白為原料基底,製成可生物分解的環保減碳塑膠。微藻蛋白萃取使用超音波均質器,透過反應曲面法優化後,8分鐘完成萃取,蛋白質純度為86.45%。再使用廢棄香蕉假莖粉作為填料薄膜,表現出更好的拉伸強度和伸長率,不僅作為傳統塑膠替代品的可行性高,也引起業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