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大醫院獲准子宮移植成日本首例 全球哪些國家已執行類似手術?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院近日宣布,內部審查委員會已批准一項「人類子宮移植」臨床研究計畫,將讓無子宮的女性也有機會生育。若慶應大學醫院評估後確定執行該手術,將成為日本首例。

這項人類子宮移植計畫是由慶應大學講師伊織木須等人於2022年提出,目的是調查活體子宮移植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並讓先天無子宮或因疾病切除子宮的女性,經植入親屬提供的子宮後,得以懷孕與生產。

日本人類子宮移植計畫如何實施?

日本慶應研究計畫團隊將公開徵求3名20至30多歲有生育意願,但患有「苗勒管發育不全(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簡稱MRKH症候群)」,即針對先天性無子宮的患者進行手術。

該計畫將先蒐集無子宮女性患者的卵子與其丈夫的精子,透過體外受精產生受精卵,並將受精卵冷凍保存後,再移植捐贈者的子宮;捐贈人選建議為母親或姊妹等親屬。

待子宮成功移植到患者體內後,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並接受觀察,以確保移植進體內的子宮不會發生排斥且能正常運作。確認無虞後,再將受精卵植入子宮,以促成懷孕,並透過剖腹產進行分娩。若之後患者不想再有孩子,也可再將子宮摘除。

全球哪些國家已執行類似手術?

據瑞典哥德堡大學研究團隊估計,截至2024年12月為止,全球共實施超過140次子宮移植手術,並有逾70名嬰兒誕生。

全球成功首例發生在瑞典,2014年瑞典讓先天性無子宮的患者使用移植子宮分娩,且母親與嬰兒經照料後皆健全。

隨後,美國也在2016年進行境內首例子宮移植手術,並順利讓患者懷孕;巴西、土耳其、法國、澳洲、英國、韓國、比利時等國,也陸續在近年完成子宮移植手術,並有曾使用已故者子宮移植的成功案例。

台灣如何討論移植手術?

在台灣,子宮移植手術尚未合法化。根據《人工生殖法》規範,目前僅限不孕症或特殊醫療需求的異性戀夫妻,可以委託進行人工生殖,但法條中並未針對子宮移植手術做出明確規定。

不過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2021年曾指出,國內已有1家醫院申請子宮移植人體試驗,但涉及《人工生殖法》及倫理問題,須找專家預審,至今尚未核准任何子宮移植的人體試驗案。

子宮移植手術風險為何?

日本最大醫學組織「日本醫學會」2021年報告曾指出,目前提供子宮與接受移植的女性面臨的風險尚不清楚,且存在倫理等問題,因此未有實施的案例

美國雜誌《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說明,對患者與捐贈子宮者來說,子宮移植手術常見的風險為感染、出血或血栓等,部分捐獻者的膀胱或輸尿管也會受到損傷,而患者手術後服用的免疫抑制藥物,更容易導致感染甚至罹癌;且一旦植入外來子宮後,這些風險即長期存在,因此患者使用移植子宮懷孕一兩次後,通常就會透過手術切除子宮。

劉越萍也曾表示,子宮移植是高風險手術,而且牽涉到子宮捐贈來源的合法性問題。不過日本慶應大學講師伊織木須則點出,對於沒有子宮但強烈希望生孩子的人來說,子宮移植是他們的希望,也擴大了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