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大使盧沙野將離任 學者:不當言論破壞中國形象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特稿)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將離任,回顧5年多任職期間,他多次引發議論與抗議,更數度遭法國外交部召見,為北京戰狼外交頭號戰力。學者分析,盧沙野強硬言行導致法中關係尷尬,嚴重傷害中國在歐洲形象。

去年12月5日,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長達1年多的離職傳聞後,終於正式宣布將於2025年1月結束長達5年4個月的駐法職務。他離任的確切日期、未來去向與接班人目前都仍未知。

60歲的盧沙野作為中國「戰狼外交」代表人物,言詞中常帶有攻擊性,多次在法國引發爭議,甚至數次遭到法國外交部召見。

解放報(La Libération)寫道,這5年間,中國大使「騷擾異議人士,汙辱國會議員、學者、記者與法國療養院工作人員。」

中國研究學者藍可(Emmanuel Lincot)向費加洛報(Le Figaro)指出,「他呈現出完全依附在中共意識形態與新帝國主義想像的外交表徵。」

據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2021年出版報告,自2020年初,世界遭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衝擊,中國因隱匿疫情、壓制吹哨醫生、數據不透明,甚至施壓世界衛生組織延後宣布全球公衛緊急事件等而遭到各國批評。

面對國際質疑,中國駐外使館與外交人員開始在媒體與社群媒體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進行宣傳,同時大力譴責西方「反中言論」與「假消息」,企圖「破壞中國形象」,其中駐法使館更是火力全開。

● COVID-19疫情加速中國戰狼外交

朱利安6日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COVID-19疫情加速中國採取立場更激進的外交態勢,但這觀念在疫情前就出現了,也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提出的「鬥爭精神」,以對抗西方「惡勢力」、「講好中國故事」。

2020年4月,為「反擊」對中國疫情治理不透明的指控,中國駐法使館在官網上張貼文章,汙衊台灣人以「黑鬼」詞彙人身攻擊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更稱法國療養院員工怠忽職守,讓長者餓死、病死。這篇文章引發眾怒,導致盧沙野於幾天後遭法國外交部召見表達不滿。

2021年起,盧沙野所代表的戰狼外交又多次為法中關係帶來一波波爭議,也讓台灣成為法國輿論中心。

● 施壓訪台議員、辱罵學者

2021年2月中,經法媒揭露,盧沙野2月中致函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要求他取消正在籌組的國會訪台團。中國大使施壓議員的舉動在法國引發譁然。

李察同年3月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強調:「這名外交官的態度以及不當言行,中國政府都是知道且認可的,這一切讓法國人看清中國領導人真正要的是什麼。」

事件持續延燒。當時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FRS)研究員博達安(Antoine Bondaz)在社群媒體上批評中國使館干涉議員自由,引發學者與駐法使館間的激烈筆戰。

中國大使館辱罵博達安「無恥」、「流氓」、「瘋狗」,喚起各界怒火,紛紛動員力挺博達安,譴責中國使館,要求外交部立即召見盧沙野。時任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也在幾天後再次召見盧沙野,表達對中方言行超越紅線的極度不滿。

此外,中國駐法使館也多次槓上媒體,在官網上批評法國記者「散布大量謊言謬論,肆意歪曲現實。」總部在法國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SF)2021年以「我們禮貌地呼籲中國駐巴黎大使停止對記者的肆意謾罵」為標發聲明,指若盧沙野不滿法國新聞自由,大可請調去北韓。

● 「再教育台灣人」一說震驚輿論

2022年8月,盧沙野就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一事受訪時說,「若中國統一台灣,再教育之下,台灣人會再度變成愛國者,再支持統一」,遭主持人質疑。

盧沙野說法震驚輿論,引發眾多批評。歐洲議會安全與國防小組委員會主席洛瓦索(Nathalie Loiseau)批評:「對於那些因裴洛西造訪台灣而感到憤怒的人,我建議他們把怒氣保留給中國大使荒誕的言論,他說將不顧台灣人民意願強行統一,並進行『再教育』。這真的很令人憤慨。」

「再教育」一說也觸碰到許多國際人士的底線,尤其是維吾爾人權團體,紛紛發聲反對北京蠻橫行徑,表示這就是中國在新疆執行集中營的證據。朱利安告訴中央社,「此番言論不僅讓部分法國人看清中國對台灣的企圖,也可能是中國大使的策略性錯誤,這恐怕再重創他和中國的形象。」

● 「前蘇聯國家主權未定論」引國際反彈、重創形象

2023年4月,盧沙野再度因對台軍演、騷擾接受法國電視台專訪。然而他怒嗆主持人沒讀過書,認為「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更在主持人詢問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時語出驚人表示,「根據國際法,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如同主權國家的確實地位。」

質疑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主權國家地位言論引發國際強烈反彈。時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隨即表示「無法接受」;許多東歐國家也相繼提出官方抗議聲明。

3天後,法國外交部三度召見盧沙野。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於同天召見駐地中國大使。近80名歐洲議員發表公開信,認為盧沙野嚴重侮辱歷史、違反國際法,法國應將其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針對風波,駐法使館切割,解釋「僅為盧沙野個人言論」。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盧沙野的「前蘇聯國家主權未定論」對歐中關係造成致命性破壞。自此開始,就不斷有盧沙野將調任返國的傳聞。

● 嚴重破壞中國在歐洲形象

南華早報駐歐記者伯明罕(Finbarr Birmingham)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寫道:「對於破壞中國在歐洲的形象,很少人能像盧沙野貢獻這麼多。」

朱利安告訴中央社,盧沙野言論激起分歧而非合作或互相理解,時常帶來反外交效果,甚至超越國界,引發國際風波。

「盧沙野攻擊法國政府、議員和學者。在想要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同時又不接受盧沙野不實言論的前提下,這讓巴黎陷入很尷尬的處境。整體而言,盧沙野嚴重傷害了中國在法國輿論與國會中的形象。」

或許中國已意識到盧沙野對法中關係造成的反效果,甚至在某些言論上與其切割,但基於習近平屢次強調的「鬥爭精神」,反擊外國批評、「加強同西方對抗」的戰狼外交恐怕仍會延續。(編輯:陳慧萍)1140107